久居城市,見慣了城市的喧囂和風云。歲月漸去,晚霞映照,現在終于可以把腳步放緩,靜靜品味流逝的時光,記憶深處總浮現出那片簕竹林,那里不僅留下我滿是童年的依戀和不舍,還是我生命中最絢麗的風景,更是我藏在心底間一份永不消失的鄉愁。
記得老屋在村北路口,屋后就是一片茂盛的簕竹林,高約十來米,生得是那樣橫蠻,那樣野性,擠擠挨挨地連成一片墨綠的墻,枝椏更是橫橫斜斜,長滿鉤刺,一不留神,她就會在你嫩白的手臂上刺下永久的印記。
鄉下那片簕竹林,她就是我心中的綠洲,更是我孩提時代夢想起航的樂園,不管春夏秋冬,歲月如何流轉更替,她都如一位長輩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讓族人繁衍生息、自得其樂。我常常覺得,那簕竹林的綠總是沉甸甸、充滿愛意的,尤其在夏日正午,陽光火辣辣地直照下來,落到竹叢里,也變得斑斑駁駁,仿佛被過濾得幽幽黯黯了,讓夏日的悶熱失了氣力。微風過處,竹葉便凌凌亂亂地晃著,于是泥地上就篩出些搖曳著的、碎銀子似的光斑,像一場醒不來的夢。
簕竹林母親歷來不讓我靠近,原因很簡單,那地方不僅蛇蟲鼠蟻多,母親在漆黑的夜晚就跟我講起,她到水井挑水經過那簕竹林時,就有一條長長、藍藍的青竹蛇突然從頂上的竹枝上摔下來,還昂著頭向母親示威,膽小的母親差點被蛇嚇得背過氣去;而且簕竹的枝節上,生著尖銳的鉤刺,一排一排,像野獸的牙齒,若冒冒失失地鉆進去,輕則衣裳被鉤破,重則皮肉上也要添幾道火辣辣的紅痕。然而,母親越是限制我,我越發想征服那片簕竹林。
那天周末,趁著母親剪番薯苗上街賣,我在門角拿把大刀直奔簕竹林,選取沒有那么茂密的地方,開辟一塊屬于我的天地。我先輕手輕腳的把竹殼掰下來,那“咔嚓、咔嚓”的撕裂聲清脆悅耳,仿佛竹林中彈奏著一曲歡快的交響樂,當雙手摸到掰下竹殼后青青的簕竹桿時,似乎觸摸到凝脂的感覺,滑滑、爽爽,那種透心涼的舒服感穿透全身。接著又用大刀把青皮削去,慢慢把竹茹刮下,那散發著微微清香、淡黃白卷曲絲條從大刀刃落下,像極父親抽水煙筒的煙絲,我心里一陣高興,還以為幫父親找到不用花錢的煙源了,急匆匆的把它晾曬起來。趁著回家的間隙,我還特意拿來一把鋤頭和一張網兜,把竹林積聚的枯葉清理干凈,地面踩平整靚,并在兩枝竹桿間綁好網兜,那自然就成了我避暑的天堂。大熱天,我不單和黑牛、蝦狗在樂園用竹殼裁剪成撲克玩過,還在那里辯過曹操、關羽究竟誰是花臉?誰忠誰奸?更是那片簕竹芯和竹茹在盛夏為我清熱祛毒解困。
那一年暑假,夏糧收完后,稻田被耕牛犁翻轉了一遍,地里的水基本沒過翻起的泥塊,只有極少露出水面。那些天的確熱得邪乎、特別,日頭像一只巨大的、白熾的火球,直直的蒸烘著人間。赤腳走在石仔路上都會燙起水泡,田垌里的水更是被曬得發滾,冒著絲絲熱汽。我和蝦狗、黑牛幾個正在簕竹林樂園百無聊賴玩著竹殼牌,黑牛突然喊了一聲:“趁太陽暴曬,田水發燙,田蟹無處躲藏,去田垌里捉田蟹吧!”這一聲,便像火星子濺進了干柴堆,把我們都點著了。
說干就干,毫不拖泥帶水。我立刻回家抄起掛在門邊的竹簍就往外走,遮陽帽子也沒戴,正在門口屋檐下做針線活的母親,見我背著竹簍火急火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想阻止也是來不及,背后隱隱傳來母親的聲音:“你要去尋死么?這雞蛋擱曬谷場都煎熟的毒日頭,不曬死你,也會燒焦你一層皮?別惹事回來煩我!”我嘴里胡亂應著什么,腳底卻像抹了油,一溜煙便越過簕竹林。
田垌里的世界,就是不諳世事兒童的世界。水是滾燙的,腳是黑黃色的,身是混著泥巴的。由于田里水燙,田蟹忍受不了高溫,紛紛爬到沒有被水漫過的土堆上躲避。我們叫著,嚷著,奔跑著,一邊相互撒著泥巴,一邊把田蟹拾進背后的竹簍中;我們笑著,鬧著,早把那高高掛在空中的火球忘記了,那尖利的童音似乎要劃破這浩熱的天氣,把田野的牛嗥聲都壓了下去。那一刻,母親什么毒日火球,什么中暑發熱,全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仿佛我就是這水里生出的精靈,無法無天;我就是為這田野而生,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然而我這無法無天,自由自在,終究是付出了代價。
是夜,我真惹了事,更為母親添了麻煩。先是發起燒來,全身骨頭縫里感覺透出寒意,像陷進冰窖一樣,蓋上厚厚的棉被,也止不住的哆嗦;可手腳卻燙得駭人,仿佛田垌里那白花花的日頭,并未落下,反倒鉆進了我的身體里,在血液里燃燒;喉嚨干得像是龜裂的田土,每一次吞咽,都帶著撕裂的痛。我昏昏沉沉地躺著,耳邊是自己粗重的呼吸,眼前是晃動的人影與昏黃的燈火。
母親坐在床沿,用手掌一遍遍地貼著我的額頭,口中念念有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迷迷糊糊中,我聽見她低低的、帶著焦慮的與父親說,你去問問六婆,她經驗豐富,或者請她過來一趟。少頃,父親便提起那盞老式的煤油燈,拔了拔燈芯,走出了房門。
六婆踩著父親的煤油燈發出的微光走進房間,只見她手里抓著一小撮簕竹葉芯和竹茹,吩咐母親快快生火煮涼茶。據鄉下的老輩人說,簕竹葉芯和竹茹最是清冽,能祛心火,解熱毒,是夏日里最好的涼茶。
不一會兒,便傳來了瓦罐與鍋蓋碰撞的清脆聲響,接著,是稻草在灶膛里“噼啪”的燃燒聲。那聲音,讓我焦灼的心,稍稍地安定下來。
終于,我聽見了輕輕的腳步聲。那是母親煮好涼茶回來了,她端著一只粗陶碗走進來,碗里是淡黃色的湯水,冒著裊裊的、帶簕竹清香的熱氣。她扶我起來,將那碗沿湊到我的唇邊。我呷了一口,一股清苦的、凜冽的滋味瞬間充滿了口腔,順著喉嚨滑下去,所到之處,那股盤踞不去的燥熱,竟真的像被一只清涼的手撫過一般,悄然褪去了幾分。我抬起頭,看見母親的發鬢有些散亂,額上沁著細密的汗珠,淺藍色的黃麻布衫上,還沾著草灰。她輕輕的用那只微涼的手,覆上我的眼睛,柔聲說:“蓋上被子睡吧,悶出一身汗便好了。”
許多年過去了,我離開了鄉下,在不見簕竹林的城市里為生計奔波。偶爾在超市或者小賣部的貨架上,看到那些包裝精美的、自稱能下火清心、袪毒潤喉的涼茶飲料,我總會想起那個夏夜,想起那碗由母親用文火慢慢熬出的簕竹芯、竹茹茶。那滋味,是永生不能忘記的;那里面,有夜的深沉,有竹茹的清冽,有火的溫度,更有一種被尖刺劃破的、叫做“母愛”的東西。
而我鄉下那片簕竹林,連同我那無憂無慮的、在水花四濺中大笑的童年,也就像母親、父親那夜擎著的燈火一般,在記憶的深處,蕩開一團溫暖而模糊的光暈,雖漸行漸遠,但仍是我人生中見過的最絢麗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