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獲悉,雙節期間,預計該公司所轄渝湛高速、湛徐高速(含徐聞港支線)及烏石港高速出入口車流量將有明顯上升,同比去年國慶假期增長約7%,較日常車流量增長約1.2倍。(據9月29日《湛江日報》)
作為粵西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湛江在雙節期間承擔著大量跨省及省內游客的通行壓力,尤其是渝湛高速、湛徐高速等主干道,車流量預計將大幅攀升。如何在保障群眾出行便利的同時,守住安全底線,成為湛江迎接這場“大考”的關鍵命題。
交通保障,既要算準“流量賬”,更要下好“先手棋”。從9月28日啟動的車流高峰,到10月2日的峰值,再到10月6日因探親與返程疊加形成的返程高峰,車流的“峰谷起伏”基本清晰可見。因此,相關部門要提前研判車流走向,在高峰時段增派人員疏導、開啟應急通道,在易堵路段設置提示牌、利用導航系統實時推送路況,做足這些“繡花功夫”才能讓車流“跑起來”而非“堵起來”。值得注意的是,湛江作為粵西旅游集散中心,如何聯動景區、停車場做好分流,避免“景區人擠人,路上車挨車”,考驗著跨部門協同的精度。
應對大考,“硬件”要頂用,“軟件”更要暖心。高速公路的免費通行政策,本是惠民利好,但若保障不力,反而可能變成“添堵”誘因。這就需要養護部門提前排查路面隱患,確保道路“無坑洼”;收費站點備好應急找零、簡易維修工具,讓司乘“不犯難”;服務區加派人手保潔、補充物資,讓停留“不鬧心”。尤其對新能源車主,提前擴容充電樁、公布實時使用情況,才能避免他們的“里程焦慮”變成“假期焦慮”。這些細節,看似微小,卻直接決定著出行體驗的“溫度”。
面對大考,更要凝聚“全民共治”的合力。交通順暢從來不是交通部門的“獨角戲”,而是每一位出行者的“必修課”。錯峰出行的倡議需要我們積極踐行——既然預判11時至15時是車流最密集時段,不妨早出晚行避開高峰;既然10月6日返程壓力最大,或許可以靈活調整行程錯峰返程。同時,車主也需做好“功課”:提前檢查車輛狀況,避免半路拋錨;下載導航軟件并關注實時路況,繞開擁堵路段;遇輕微事故牢記“快處快賠”,不占用應急車道。如此一來,交通不堵,人更有好心情。
雙節假期的交通流量,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也是治理能力的“試金石”。期待通過各方協同,讓“車流量”變成“滿意度”,讓“出行潮”變成“體驗潮”,讓每一位途經湛江的司乘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效率與溫情,讓雙節的旅途不僅有風景,更有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