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他們在軍隊歷經磨礪鍛造,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艱苦的環境中錘煉出鋼鐵意志。數年后,他們揮別軍營,帶著刻在骨子里的軍人本色,奔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們,像釘子,鉚在哪里都有力;像基石,鋪在哪里都堅實……從軍人到大橋工匠,南三島大橋建設項目TJ2標中鐵大橋局項目經理黃國豪正是其中之一。
黃國豪(右)檢查施工進度。 通訊員 供圖
軍人轉身為大橋工匠
生于1965年的黃國豪是江蘇海門人,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1989年,黃國豪在南海艦隊服役,守護南海海疆。
退役后,黃國豪轉業進入路橋行業。30多年來,轉戰全國十多個項目的他,與大海、橋梁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路橋建設潛水工、橋梁裝吊工一步步上升到項目經理、黨總支書記,他通過自身鍥而不舍的努力,轉身為大橋匠人。
2015年,黃國豪來到湛江,擔任化湛高速TJ31標項目經理。2020年,他又帶領隊伍承擔南三島大橋項目TJ2標的建設任務。黃國豪雷厲風行、帶隊有方,常年與數十家參建單位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帶領著隊伍在粵西地區辛勤耕耘數載,為化湛高速和南三島大橋項目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指揮作戰”鍛造“項目尖兵”
傾盡全力做橋梁施工,從前期策劃到過程控制,保安全、抓質量、促進度、增效益,黃國豪確保了自己參建的所有項目均完美收官。
這一次的“戰場”,是南三島大橋項目。炎炎夏日,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黃國豪頭帶安全帽,身穿反光衣,仔細檢查著現場的施工安全、質量、進度等。“我們幾乎天天都能在工地上看到他。”談起黃國豪,工人們如是說。
黃國豪一方面加強對關鍵工序和重要部位的檢查監督,另一方面狠抓工藝流程以及施工重難點,嚴格控制時間節點,確保整個施工任務高質如期完成。
化湛高速TJ31合同段全長為17.1km,施工期間勞務協作隊伍多達20多家,管理難度非常大。為了提高管理效率,黃國豪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確保各個組織協調一致、齊心協力。
2017年初,化湛高速洋官塘樞紐互通的兩條匝道橋現澆梁施工進度達不到項目部要求的施工進度,究其原因,現澆梁施工勞務隊作業人員有些不足,現澆梁合同簽定的勞務費用也偏低。了解這一情況后,黃國豪再次召集項目班子成員商討,一致通過對勞務隊施工進度給予經濟上的獎罰,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施工任務的勞務隊給予重獎的方案。隨后派人與勞務隊負責人溝通,達成共識后,與勞務隊伍簽定節點目標獎罰協議。
協議規定兩條匝道橋現澆梁施工完成時間是當年5月20日,在當年5月13日洋官塘樞紐互通的兩條匝道橋現澆梁施工節點提前七天完成。
兩年來,南三島大橋項目TJ2合同段克服特大橋建設標準高、管理跨度大、組織難度大等諸多因素,先后獲得業主春季、旱季等各種勞動競賽獎項3次之多。榮譽的背后,是黃國豪帶領著大家埋頭苦干、默默奉獻跑出項目“加速度”。
“協調有方”促成“事半功倍”
從業30多年,黃國豪將部隊的作風帶到工作中,為人正派、雷厲風行、心細如發,其思想政治觀念、組織紀律、工作作風優勢明顯。
在工程管理中,項目經理的溝通和協調能力是項目“加速前進”的關鍵,這對于項目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而黃國豪的優勢則在于其優秀的組織協調能力。
項目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免不了碰上一些困難。對此,黃國豪進一步加強與各方聯系,并跟沿線黨支部開展了各種共建活動,進一步暢通了溝通渠道。
每逢“六一”兒童節,黃國豪都會組織項目部到沿線學校開展送溫暖活動,贈送上百個愛心書包和籃球等物品給當地學生;重陽節期間,他也會組織工會到敬老院和貧困對象家中開展志愿者服務,與當地村民和諧相處,充分贏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雖快到退休的年齡,但56歲的黃國豪工作干勁仍不減當年。“跟他合作非常愉快……”他組織員工參加化湛高速、南三島大橋項目建設,被化湛管理處評為“雷厲風行、有作為有擔當”的項目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