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川市塘 鎮低嶺村青山林木盎然環抱,環塘公園水面干凈、環境靜謐。 記者 張鋒鋒 攝
“坑洼路變平坦了,垃圾堆變成了花臺,亂貼的廣告牌、亂捆扎的電線消失了,我們的村莊越來越美。”1月16日,記者走進吳川市塘鎮香堂村,村民陳姨跟記者分享鄉村蛻變的喜悅。
2019年以來,吳川市塘鎮堅持黨建引領,以實施鄉村振興為抓手,在全鎮迅速掀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讓昔日“臟亂差”的鄉村環境,蝶變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包干到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好
走進塘鎮低嶺村,映入眼簾的是青山林木盎然環抱,環塘公園水面干凈、環境靜謐,運動廣場鋪設塑膠地面、運動器材齊全,屋前低矮的白色柵欄里鮮花怒放,村民們在黨建文化廣場休閑健身歡聲笑語,悠閑愜意。
自人居環境整治開展以來,塘鎮成立書記督戰組,將全鎮27個村(居)委會分為四個片區,由鎮四位正副書記統籌督導各片區工作。同時,實行鎮村兩委干部直接包干到村制度,實行“網格化”管理,將責任具體落實到村街、落實到路段、落實到網格員,形成人人有責任、層層抓落實的綜合整治格局。
“無論哪個村子,那一戶門前衛生出了問題,只要翻開包干責任書,就能輕松找到負責包干的黨員干部,一個電話,馬上就能解決問題。”塘鎮黨委書記陳謀告訴記者,黨員干部包干制實施以來,人居環境整治效果立竿見影。
香堂村是水庫移民村,村內老舊房屋多,剛開始村民對“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工作開展困難。隨著包干黨員亮身份、挨家挨戶進門做工作、拉家常,村民們慢慢理解到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抵觸的情緒也隨之化解,短短3個月間,香堂村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蛻變。
干群合力,從“要我干”到“搶著干”
在香堂村內,一塊塊清拆完舊房的宅基地上,一株株栽種整齊的“發財樹”抽出了嫩芽,顯得格外引人注目。36歲的村民黃姨告訴機子:“清拆掉舊房后,鎮村干部指導大家在門前種上‘發財樹’,不僅環境變美了,樹木還可以賣出去,嘗到了甜頭,村民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更有動力了!”
香堂村的蛻變正是塘鎮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縮影。隨著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各鄉村內佩戴著鮮紅黨徽的黨員干部身影越來越多,村民群眾的思想也從一開始的“黨員干群眾跟著看”到“黨員帶頭群眾跟著干”,從“要我干”到“搶著干”。
塘鎮還涌現出了一批批愛心鄉賢,捐資出力,共建美好家園,全鎮鄉賢捐資籌款超過2000萬元。
在干群合力之下,塘鎮“顏值”不斷提升。不少群眾表示,村莊就是自己的家園,只要見到地面有垃圾,就會主動清掃,搞好自家衛生,心里才舒坦。
長效機制,鄉村“顏值”持續高
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工作,為讓建設起來的美麗鄉村保持“顏值”持續在線,保持干凈整潔,塘鎮建立起長效機制,努力做到整治與管理相結合。
制定維護人居環境衛生的村規民約,塘鎮動員廣大群眾自覺投入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加大基礎設施和保潔隊伍建設,確保全鎮各鄉村做到及時打掃衛生,保持清潔,糾正亂倒垃圾,亂堆雜物亂設攤點的現象,營造了門前有人管,路面有人清,共同維護的良好氛圍。
建立獎補制度。對工作積極性高、建設效果好的村加大資金的扶持力度。重視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注重政策引導,通過召開鎮、村、組動員大會以及領導干部上門做思想工作等形式,使農村環境整治政策家喻戶曉,激發廣大村民內生動力。同時,組織村兩委干部、理事會成員和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學習,讓村民親身感受外地村莊整治的變化和好處,激發村民整治村莊的熱情。
強化暗訪督查,塘鎮組織工作人員,組成人居環境整治督察組,每天到各自然村暗訪督查,將存在的問題以圖片的形式反饋到鎮村工作微信群,村支部書記根據問題圖片落實整改。
加強自查自檢,塘鎮還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帶隊的十個自查自檢組,對標對表到各村委會進行自檢,將存在的問題匯總成文檔讓村委會限期按要求整改。待整改期限結束后,塘鎮還將開展復檢工作,對各村委會的整治情況進行評分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