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接待客商140多批500多人次,今年計劃落地項目54個。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以及《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五年行動計劃》,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的工作部署,市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圍繞“中心城區擴容提質”這一課題,從上月中旬起進行調研。5月15日,冒著烈日和高溫,市政協主席鄧碧泉率視察團先后到霞山、赤坎、開發區、海東新區,實地了解保利原點廣場、大通街“民國風情街”、萬達廣場、奧體中心等項目的進展情況。
現場 ——
擴容提質中心城區日新月異
15日當天,大家在現場欣喜地發現,海東新區建設日新月異:湛江市的城市新地標——奧體中心“橫空出世”,她氣勢恢宏,雄偉壯觀,宛如鑲嵌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一座座現代化的大型樓盤開工建設;海東大道即將通車。
在一海之隔、位于海西的中央商務區,榮盛、大連萬達兩大廣場等項目已經在建,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中央商務區總規劃用地面積3.7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9平方公里,外圍協調區1.86平方公里。該區定位為粵西金融總部服務平臺、南海港文化體驗目的地,重點發展金融貿易、總部經濟、文化休憩、航運服務、休閑娛樂、購物、酒店、居住、信息服務、會議會展等核心功能。
在霞山,原點廣場項目是我市有史以來最大的舊城改造項目和最大的城市建設項目,與湛江港一區的改造搬遷融為一體,將市區西南部的生產岸線轉化為現代海灣城市亮麗的生活岸線。該項目建設工地熱火朝天,美景日漸顯現。
……
這些,讓大家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潛力,堅定了信心!
目標 ——
力爭至2017年
中心城區規劃建成區
規模達195平方公里
市城市規劃局副局長劉偉雄介紹,本次湛江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目標,力爭至2017年,中心城區規劃建成區規模達19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18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比重22.4%;地區生產總值1900億元,占全市GDP比重53.7%。
其中,包括城區優化拓展,向南依托東海島培育現代化工業新城;向東以海東新區和南三島為重點,建設國家濱海旅游示范區與中國南方冬休度假基地;向西重點建設西城新區、職業教育基地。聚力加快海東新區建設,把海東新區作為我市城市擴容提質的“主戰場”,高起點、高標準把海東新區建設成為全省地級城市擴容提質的嶄新亮點和湛江新城區建設的代表作。
城區還要強芯提質,推進對赤坎三民路、大通街民國風情街和霞山歐陸風情街等歷史街區的保護和更新,建設法式風情街,凸顯城市歷史風貌。加快中央商務區、原點廣場、東盟城、漁人碼頭等項目建設,加快“三舊”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全面實施大街大路“白改黑”、小街小巷“舊變新”以及“城市點亮增亮”工程,不斷提升西岸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
進展 ——
建設熱火朝天
規劃日漸顯現
■新區交通格局初具雛形
新區建設,交通先行。海東快線預計明年5月正式通車;調順跨海大橋計劃今年11月動工;湛江奧體中心配套十條道路已動工建設,預計明年2月份全部竣工通車。
除此之外,海東新區起步區的另外七條道路將于今年動工建設;海東快線全線長22.5公里已動工建設,預計明年5月正式通車;調順跨海大橋將于今年11月動工;海灣大道美化、綠化工程已完成施工招投標。新區“三橫四縱”交通格局形成。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面啟動
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海東院區項目310多畝用地已征下,開展設計立項,預計今年可動工建設,建成可供3000張床位,是粵西乃至北部灣地區最大的醫院。
供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公交樞紐站、新奧燃氣、中軸線地下管廊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均已確定選址,部分完成了征地,6月份可動工建設。中小學校規劃布局全部完成,正商談示范性高級中學落戶事宜。
目前有2000多名施工人員日夜奮戰在“湛江奧體中心”項目及其周邊道路、綠化、觀海長廊等配套設施工地上,預計今年10月份左右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招商引資力度加大
據坡頭區委書記、海東新區管委會籌建處主任梁培,坡頭區區長、海東新區管委會籌建處第一副主任崔青介紹,去年以來,海東新區總共接待客商140多批500多人次,包括德國、澳大利亞等海外客商,以及紅星美凱龍、電子商務等國內知名企業。其中意向項目25個,落實簽約項目9個,簽約資金220億元。
今年計劃分兩批落地項目54個。其中計劃5-6月份讓平鋁湛江產業園、附屬醫院海東院區、南粵銀行金融大廈、寶鋼及中科煉化生活區、海東總部大廈等20個項目動工建設,計劃10月份讓普銀粵西電子商務城、家用電器商貿中心、湛江動漫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等20-30個項目動工建設,完成總投資額約100億元。
■杜絕盲目開發,防止新區成“空城”
“新區建設不能一味開發房地產住宅,要防止新區變‘空城’。產業是新區的重要基礎和內涵。有了產業,新區才有長久的生機和活力。新區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產業來聚集和帶動。所以,‘產城聯動’很重要!”座談會上,大家達成了共識。
基于此,海東新區正積極構筑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和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產業示范基地、電子電器等先進制造業示范基地、官渡物流園(官渡工業園)、龍頭工業園以及產學研合作園區等產業發展布局。
目前,科技產業園逐步形成 “一園兩區”發展格局。官渡園區已開發2500畝,第三期1000畝正加快建設;龍頭園區首期完成了園區近期開發的1145畝土地征收工作,現已有8家企業落戶。截至目前,產業園共引進項目74個,引資總額83億元。其中建成投產企業53家,規模以上企業33家,形成了良好的企業聚集效應。2014年第一季度,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4398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1120萬元,實現稅收收入826萬元,實現外貿出口883萬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