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作為北京市通州區2025“運河有戲”演出季孵化劇目,北京物資學院原創多幕話劇《運河唱新》在運河劇院上演兩場。運河劇院前廳同步舉辦《運河唱新——北京大運河時令之美影像志》專題攝影展,3000余名大中小學生觀看了這堂“大思政課”。

話劇《運河唱新》以大運河文化為精神紐帶,在雙線敘事結構中交織千年運河的歷史文脈與新時代的奮斗圖景。縱向維度上,攝影藝術家程序二十余年的攝影鏡頭真實呈現了大運河從污染治理到生態修復的變遷歷程,定格北京城市副中心“古今交融”的建設成就;橫向維度上,“運河學子百村行”青少年文明實踐串聯起運河兩岸建設者的時代群像,藝術化呈現青年學子深入基層、服務鄉村的生動實踐,勾勒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運河唱新》的情節均源自真實實踐,“運河學子百村行”項目的豐碩成果與精神內核、“運河號子”非遺傳承人、投身生態治理的工程師、扎根鄉村的青年等這些平凡人物的故事,詮釋了“堅守、創造、融通、奮斗”的精神內核。從素材挖掘到藝術創排,《運河唱新》全程融入“以運河文化賦能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理念,打破校地壁壘,整合政企資源,集中展現了“運河思政”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地域文化傳承深度融合的育人實效。

與話劇演出同步開展的《運河唱新——北京大運河時令之美影像志》專題攝影展,展覽作品由攝影藝術家程序歷時十余載創作。展覽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為核心,把“二十四節氣”與大運河影像深度融合,以“節氣”為解讀運河的時間密鑰,在自然節律中呈現通州的時代新貌。

據悉,話劇《運河唱新》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指導,北京市大中小學“運河思政”一體化建設研究與實踐中心、運河城市大中小學“運河思政”一體化聯合體秘書處共同策劃,北京物資學院出品,同時獲得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宣傳部、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通州區教育委員會、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北運河管理處、北京市少年宮等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