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俊威集團聚焦廉江特色農業資源和余甘果的藥食同源特性,在長山、石頸、新民、石城等鎮精心打造了4個總面積超2000畝的余甘果標準化種植基地,以余甘果為核心,構建“種植+研發+加工+農戶”農文旅結合的全產業鏈模式。(據10月23日《湛江晚報》)
讀到“余甘果”這個名字,我一下子想起兒時的“油柑子”和“油柑葉”來。一查,原來兩者就是同一種果子。配圖上那串如葡萄般的果子打開童年記憶的閘門:小時候吃過的酸甜油柑子無論是搭配白粥還是當零食吃,都是一種美味;小時候枕過的油柑葉枕頭,是母親親手做的,淡淡的清香伴我入眠。后來,漸漸地家里就沒有了它的身影。從事農業指導工作的父親說因為賣不起價錢,農民都不種了。于是,油柑子變成了童年回憶,收入歲月里。
如今,得知它有了一個別稱“小眾水果”,以其藥食兩用的價值成為現代科技農業增收的一個理性選擇,正乘著鄉村振興的時代新風,在廉江的長山、石頸、新民、石城等鎮變身增收的熱點,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由衷地為“余甘果”感到高興。
小眾水果是相對于大眾水果,如蘋果、柑橘、菠蘿等為大家所熟知的水果而言,通常指的是營養價值高、風味獨特但市場規模較小、消費者認知度不高的水果。的確,相信現在大部分的青少年、年輕人都不認識余甘果。相信,此番廉江通過商農聯合,立足本土氣候選準品種,依托技術創新消費模式,同時用品牌思維講好產品故事,利用文旅消費拓展市場,構建起“種植+研發+加工+農戶”農文旅結合的全產業鏈模式,回應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將能觸動消費者為“新奇”“嘗鮮”支付溢價,有望帶來可觀的利潤,實現“以小贏大”的經營策略,也讓余甘果進入到大家的“水果記憶”里。
這份來自田間地頭的喜悅很好地利用了“物以稀為貴”的市場法則,以“小眾不低效,特色創品牌”的路線破局,不僅折射出消費升級的需求,也證明了技術賦能與渠道創新是發展現代水果產業的動力源泉,不失為當前水果種植的一個理性抉擇,助力讓小眾水果成為連接鄉土與市場的“甜蜜紐帶”之一,為書寫鄉村振興的鮮活答卷增香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