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臺風“麥德姆”影響,4日夜間至6日白天我市有一次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過程。(據10月3日《湛江日報》)
國慶中秋“雙節”假期本是闔家團圓、出游玩耍的喜慶時刻,但近日社交媒體上不乏孩童溺水的報道。對于湛江家長而言,更值得留意的是,臺風“麥德姆”已經生成并向我們逼近,暴雨、大暴雨將至的預警已發出,這意味著“假期溺水高發”與“臺風突發風險”正形成雙重威脅。筑牢防溺水與防臺風突發的“雙防線”,十分緊迫,容不得半點掉以輕心。
假期歷來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孩子脫離學校日常監管后,自由活動時間大幅增加,農村地區孩童常結伴涌向江河、池塘,可部分家長因務工、家務繁忙,容易出現“一時疏忽”的監護缺位。湛江三面環海、魚塘水庫星羅棋布,到沙灘玩是孩子們假期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此前多次受臺風影響,一些地方的積水尚未消退,一些孩子們熟悉的“老地方”可能也形成了新的水坑,變成“奪命陷阱”。對于孩子而言,雖然能把防溺水“六不”準則背得滾瓜爛熟,但遇到險情能否學以致用依然是未知之數。有的家長仍抱著“孩子只是在水邊玩,不會有事”的僥幸,忽視了孩童溺水往往發生在轉瞬之間。要堵住這些漏洞,不能只靠“口號提醒”,監護人必須落實“視線不離開、腳步不遠離”的硬要求,外出務工家庭更要通過親友委托、視頻連線等方式補上留守兒童的監護缺口。社會力量須對海邊、水庫、池塘等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排查,增設警示標識、加固防護欄,在午后、傍晚等孩童外出高峰時段組織志愿者巡邏。學校在假期中也要進一步開展安全教育,結合近期各地溺水案例開展警示教育,讓家長和學生都真正把防溺水重視起來。
另外,新臺風與暴雨的預警,更讓假期安全防線面臨“疊加考驗”。不同于日常時段,假期里人們的活動軌跡更分散:有人自駕出游途經陌生積水路段,有人帶孩子到戶外露營靠近水源,還有人留在農村老家接觸魚塘水庫,這些場景都可能因對突發天氣預判不足陷入危險。比如10月3日《湛江日報》就報道了這樣一件事:臺風“博羅依”帶來強降雨,5人駕車出游,返回時河水暴漲淹沒了路面,加上天黑視線模糊,車開進水坑熄火,被湍急的河水推進了河中。這提醒著我們:臺風帶來的暴雨會進一步加劇水域風險——原本平穩的河水可能會暴漲,路邊的積水坑可能與地下管網連通形成漩渦,甚至引發內澇倒灌,讓“防溺水”的場景從自然水域延伸到城市街道。
“雙節”假期仍在繼續,溺水隱患與臺風風險的雙重考驗容不得半點松懈。唯有筑牢這兩道安全防線,才能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平安享受相聚的溫暖,不讓悲劇再打破節日的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