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風里都裹著幾分期待,我約上三五摯友,慕名前往雷湖公路旁的一家農莊。此行目標明確,只為一口讓無數人惦念的沙姜雞湯。
邁入農莊,質樸的氣息瞬間包裹全身。最妙的是農莊的選址,它被巧妙地搭建在魚塘之上:抬眼可見綠油油的田野延伸至天際,低頭能賞魚兒在水中嬉戲打鬧,微風拂過樹林,沙沙聲此起彼伏,宛如一首動聽的田園交響曲。此刻,我們徹底遠離了都市的喧囂,仿佛闖入了寧靜的世外桃源,疲憊與煩惱也隨之煙消云散。而空氣中彌漫的沙姜雞湯香氣,更是化作一只無形的手,牽引著每一位食客的腳步,讓人愈發期待。
后來才知,這湯的靈魂是沙姜,就藏在雷州半島的紅土里。沙姜看似普通,是常見的根莖模樣,淡褐色外皮粗糙得像刻著歲月紋,可一剝開,內里白得如玉,辛香瞬間涌出來——這香和普通生姜不同,沒有直沖鼻腔的烈,反倒帶著股醇厚的柔,尾調還飄著點甜,像是紅土地偷偷藏在食材里的溫柔。
湯里的雞更有講究,是農莊自己養的本地走地雞。它們不在籠子里待著,整天在田野山坡上跑,啄草籽、捉蟲子,偶爾還能蹭到農莊主人撒的谷物。這樣長大的雞,肉質緊實得很,卻不柴,咬下去能感覺到纖維里都浸著鮮氣,比起圈養的雞,多了股大自然養出來的活勁。
農莊師傅說,做這湯不用復雜工序,但得用心。新鮮沙姜洗凈切片,用量按口味來,愛香的就多放些;走地雞處理干凈剁成塊,不用焯水——這雞夠新鮮,焯水反而會奪走本味。鍋里添清水,先下沙姜片,大火燒開時,辛香先一步跑出來,像是在預告一場味覺盛宴。接著放進雞塊,再次沸騰后,水面會浮起一層細血沫,得用勺子輕輕撇凈,這樣湯才會清得透亮。
之后轉小火慢煲,這一步最不能急。火小得剛好讓湯面冒著細泡,沙姜的香慢慢滲進雞肉里,雞肉的鮮又一點點溶進湯中。大概半小時光景,湯的顏色漸漸變成金黃,表面浮著一層薄薄的油花,那是肉和姜熬出的精華,光看著就讓人咽口水。
終于等到砂煲上桌,粗陶鍋里的湯還在微微冒泡,乳白湯色裹著沙姜香,一掀蓋子就往鼻尖鉆。先舀一勺送進嘴里,鮮氣瞬間在舌尖炸開,沙姜的辛柔襯得雞肉更甜,連喝兩碗都覺得不夠。夾塊雞肉咬下,肉質緊實卻不柴,輕輕一撕就能分開,骨頭縫里都浸著湯汁的香。
好友們也顧不上說話,只顧著埋頭喝湯吃雞肉,偶爾抬頭相視一笑,都從對方眼里看到了滿足。風從魚塘邊吹過來,帶著淡淡的水汽和草木香,混著砂鍋里飄出的雞湯香,這一刻忽然懂了,為什么這么多人專程來這農莊——這鍋湯哪里只是美食,是雷州人藏在味蕾里的記憶啊。
紅土地種出的沙姜,田野里跑大的走地雞,再用最簡單的方式慢煲,熬出的是食材本真的味,也熬出了這片土地的風情。一碗熱湯下肚,暖意從喉嚨滑到胃里,連帶著農莊的風、魚塘的景,都成了難忘的味道。原來最動人的美味,從來都不是多復雜的技法,而是對食材的尊重,和藏在食物里的,那份踏實的煙火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