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赤坎區民主街道海萍片區的巷道里,志愿者李姐正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清理墻角的積水,“以前這巷子里垃圾堆得走不動道,現在經常有人來巡查、清理衛生死角,住著舒心多了?!边@樣的日常場景,正是赤坎區推進文明創建的生動寫照。
2025年是第八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啟動之年,赤坎區以“創則必成”的信念將文明創建、疫情防控與愛國衛生運動融入城市肌理,通過一個個具體場景的改變,以點帶面勾勒出文明與民生共生的新圖景。
民主街道工作人員在消殺蚊蟲。
晨光里的“治理課”:海萍片區從“臟亂巷”到“舒心道”
初秋的清晨,陽光剛灑進海萍片區的窄巷,民主街道干部已帶著工具包開始巡查了。“3棟后巷有少量落葉,5棟樓下下水道口需再檢查消殺情況”,他一邊在工作手冊上記錄,一邊用手機拍下現場照片,上傳至工作群。很快,社區保潔員和消殺人員便趕到現場處理。
“以前下雨天,污水混著垃圾臭味,出門都得踮著腳走。”家住海萍片區的張阿姨回憶。為破解這一難題,赤坎區建起“區直機關+街道+社區+志愿者”四級聯動機制,把片區治理納入日常工作清單。
在近期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中,志愿者們徒手清運巷道垃圾,街道協調的吊車則??吭谙锟冢瑢⒕用穸逊诺呐f家具、廢建材等大件垃圾吊出;專業消殺隊伍對下水道、空房墻角等蚊蟲孳生地進行“無死角”噴灑?!?月以來,我們累計清理垃圾700多噸,覆蓋90棟樓宇,現在哪兒都干干凈凈。”
如今,海萍片區的窄巷變了樣:墻面重新粉刷,路面平整干凈,墻角擺放著分類垃圾桶,昔日的“衛生黑點”成了居民散步聊天的“舒心道”?!艾F在不僅環境好,蚊子也少了,住著踏實!”張阿姨笑著說,不少鄰居還主動加入了“樓棟志愿崗”,輪流負責樓道衛生和日常巡查。
寸金街道工作人員在清除高校圍墻的雜草。
午后的“文明課”:寸金街道校園旁的“蝶變記”
傍晚時分,放學鈴聲響起,嶺南師范學院門口的學生們沿著整潔的人行道走出校園,路邊的半坡地上,幾位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正彎腰清理雜草?!耙郧斑@片坡地很多垃圾,一到夏天就臭烘烘的,我們都繞著走?!贝笕龑W生小林說,如今這里成了“小綠地”,偶爾還有居民來散步。
這片坡地的蝶變,始于寸金街道的“民生微實事”項目。此前,這里斷壁殘垣、枯枝糞便堆積,既是校園周邊的“顏值短板”,也是蚊媒孳生的隱患點。“不能只清理一次就不管了,要讓環境一直好下去。”寸金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暑假期間,街道不僅組織黨員干部集中清理,還制定了“定期維護+群眾參與”的長效方案:每周安排社區網格員巡查,每月聯合市、區直機關單位開展“愛國衛生日”活動,黨員干部和居民一起動手維護環境。
在寸金二橫路平房區,一場“家庭文明小課堂”正在進行。社區工作人員拿著宣傳手冊,和居民一起清理陽臺積水:“大家把閑置的花盆倒過來放,避免積水孳生蚊子,既衛生又文明?!边@樣的入戶宣傳,街道每月都會開展,累計已覆蓋2000戶居民?!耙郧坝X得家里雜物堆著沒事,現在知道整理干凈不僅看著舒服,還能防蚊蟲,我們都跟著學。”居民王阿姨笑著展示自家整潔的陽臺,窗臺上還擺上了幾盆綠植。
如今,寸金街道的校園周邊、老舊小區里,“文明”成了看得見的風景:墻上貼著文明公約,路邊的垃圾桶分類清晰,學生和居民主動參與環境維護,“環境好了,大家的文明意識也跟著提高了。”李敏說。
民主街道工作人員在清理衛生死角。
暮色中的“大合唱”:協作場景里的“創建密碼”
在赤坎區,常??梢娺@樣的“協作場景”:城管隊員開展市容秩序巡查整治,環衛工人細致保潔作業,商戶積極落實“門前三包”制度,黨員積極開展“雙報到”,居民群眾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每個群體都用自己的行動為文明城市添彩。
暮色漸濃,海萍片區的路燈亮起,干凈的巷道里,老人帶著孩子散步;寸金街道的校園旁,學生們笑著討論周末的“文明志愿服務活動”;文明實踐陣地的工作人員,正梳理著當天的群眾建議,準備納入下周的工作安排。這些平凡的場景,串聯起赤坎區文明創建的軌跡——不追求“一時之效”,而是以“久久為功”的堅持,讓文明融入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群眾在日常中感受變化、共享成果。
下一步,赤坎區將繼續以“創則必成”的信念,深化文明創建常態化機制,從群眾關心的小事入手,用一個個具體場景的改善,推動城市文明水平持續提升,為湛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赤坎力量 。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