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灣區項目)獲選結果公布,廣東醫科大學叢平平博士成功入選。該項目從2025年起實施,是全國首創,每年選派廣東優秀青年學者到香港指定的大學,在港方合作導師的指導下,以港方大學合約研究人員的身份開展為期2年的博士后研究。
緣定湛江,海洋之城與科研夢想的雙向奔赴
叢平平,東北師范大學理學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目前在廣東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任教。
叢平平與廣東醫科大學的結緣,并非偶然。作為一名從事“數學建模與生態系統保護”交叉研究的青年學者,她看中的正是湛江天然的海洋觀測場和樣本資源,以及廣東醫科大學的“海洋環境-生物機制-人類健康-工程技術”平臺。“這里不僅擁有南海天然的海洋觀測場和樣本資源,還具備先進的組學平臺和醫學應用背景,使我能夠將數學建模與海洋生態保護、人類健康研究真正結合起來,開展具有特色和實際意義的創新工作。”叢平平說。
入選“香江學者計劃(灣區項目)”,對她而言不僅是對過去工作的肯定,更是科研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為我搭建了一座連接內地與香港科研資源的橋梁,讓我能夠同時依托兩地的學術優勢、技術平臺,開展更具挑戰性的研究。”
湛港互聯,大灣區的科研“雙城記”
叢平平向記者透露,此次赴香港科技大學開展研究工作,將結合生物學實驗與動力學建模,深入探究噬藻體與藍藻的相互作用過程。該研究針對湛江海洋牧場和現代水產養殖中可能出現的藍藻水華問題,旨在為這一痛點提供新的綠色防控思路。未來有望通過數學模型實現對水華爆發的預測,為養殖戶提供預警,從而減少經濟損失。
“香港擁有突出的基礎研究平臺,而湛江有真實的海洋場景和明確的產業需求。”叢平平表示,這種優勢的互補性,正是“灣區項目”的意義所在。在結束兩年的香港研究后,她期待將在香港所學的技術、思想和方法帶回廣東醫科大學,組建一個交叉學科研究團隊。同時,繼續深化廣東醫科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的合作,并將研究成果與湛江的海洋保護與產業發展需求更緊密地結合,為湛江的海洋經濟和生態保護貢獻力量。
從理論數學走向與生命科學交叉應用,叢平平的科研路徑不僅折射出個人學術追求的跨越,更映照出廣東醫科大學對高層次人才日益增強的吸引力。
今年以來,湛江市人社部門積極參與“百萬英才匯南粵”招聘活動引進優秀人才,并通過廣泛宣傳、精準篩選、材料優化和專題培訓等舉措全力支持“香江學者計劃(灣區項目)”申報。市人社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跟蹤入選項目進展,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并總結推廣本次成功經驗,為更多高層次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