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整理錯題本是個“藏著大學問”的小習慣。它從最初被我當作被迫完成的任務,漸漸變成了我探索知識、收獲進步的“寶藏地圖”。
每次寫完作業或者考完試,只要發現錯題,我就開啟“錯題捕捉”模式。那些被我算錯的數字、用錯的公式,像調皮的“小怪獸”,我得把它們揪出來。先把題目工工整整地抄到錯題本上,接著,回憶自己做題時的“心路歷程”,是讀題時粗心看漏了條件,還是知識點沒吃透。然后,重新“挑戰”這道題,詳細寫出每一步所用到的定理、公式等依據,還會用彩色筆標出容易出錯的地方。
每周日下午,是我的“錯題復盤時間”。我會把錯題本攤開,遮住答案,重新做一遍錯題。遇到卡殼的,就回到錯題本上找“線索”,看看之前標注的易錯點,再思考怎么避開。有一回,復習到小數除法,錯題本上那幾道總出錯的題,讓我發現自己總是忘記商的小數點位置,我就專門在旁邊記了個小口訣“除到哪位商哪位,商的小數點對被除數”。
就這樣,錯題本里的錯題越來越“聽話”,很多題型從“攔路虎”變成了“熟朋友”??粗e題本從“滿滿當當”到后來新的錯題越來越少,我明白,面對錯誤時,不逃避、認真總結,它們就不是絆腳石,而是鋪向進步的磚。
這個整理錯題本的小習慣,就像一位默默陪伴我學習的小伙伴,帶著我在知識的迷宮里找對方向,把一個個小錯誤變成了成長的大收獲,讓我越來越期待在學習里探索更多、進步更快。
指導老師:彭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