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潮起狀元里·揚帆百千萬——我想我是海”小林主題漫畫攝影展在吳川市吳陽鎮吳陽街一路“吳陽客廳”開幕。這是著名漫畫家林帝浣(小林老師)首次回家鄉吳陽開畫展,助力家鄉擦亮“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文化品牌,充分展現吳陽獨特的人文魅力,深化文旅融合。此次展覽將延續至9月5日。

“這是一場關于思念的展覽,思念故鄉,思念故人,思念故土。既然思念,那就來見。”林帝浣談到“第一個家鄉漫畫展”如是說。這位從吳陽走出去的漫畫家,第一次把漫畫里的“人間煙火”,帶回了生他養他的海邊小鎮。他說,“歡迎大家在這個暑假到我的家鄉湛江吳川吳陽看看,看看那片陪著小林長大的海,看看小鎮上的小林漫畫展。”
吳陽鎮是廣東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鎮,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華詩詞之鄉、狀元故里,林帝浣家所在的霞街村,曾出過粵西歷史上唯一的狀元林召棠,文化底蘊深厚,鎮內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通過實施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吳陽鎮的文化氛圍更加濃郁,這次展覽便是在推進“百千萬工程”中新建設的藝術展廳“吳陽客廳”舉行。

此次展覽以海洋文化為核心,展品中呈現的趕海景象和歸航燈火,正是吳川人民與海相依、和諧共生的真實縮影。畫展現場以漁網、海浪、船為元素,搭建了充滿海洋氣息的打卡場所,有倒懸于天幕的海面,有竹編的浪濤,也有凝聚海水深藍的墻面,向生長于海邊的人們提供了另一種觀海的角度。在開設畫展的同時,林帝浣也為吳陽客廳設計了相關的衍生產品,如打卡章、互動印刷等,通過有趣的文創方式豐富游客的體驗。
本次展覽有吳川海味組成的水墨海鮮圖,那是小林鄉愁里的“滋味”;有故鄉舊照片與文字組成的散文墻,那是小林鄉愁里的“懷念”;有由幾千片魚群組成的游向海外的寫生裝置,那是他對童年時的疑問“海的那邊有什么”的回答。

“吳陽的海是平的,沙灘能漫到很遠的地方,就像故鄉的記憶,看著淺,卻能漫過一輩子。”現場展出小林老師的攝影配散文《我想我是海》里寫的這句話,藏著他對故鄉最深的眷戀。這場以“海”為名的展覽,是他把藏在文字與畫筆里的鄉愁,攤開在了故鄉的陽光下。他曾說過:“離開吳陽后吃過無數海鮮,卻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后來才懂,少的是海邊的風,是媽媽煮湯時的柴火香,是吃的時候能望見海的窗。”
“天沒亮時,海螺聲在村里響起,像給沙灘發的請柬。”這是林帝浣記憶里吳陽清晨的聲音。在《我想我是海》里,他用大段文字描述在家鄉現場目睹的拖大網場景:“上百人攥著千米長網,在沙灘上彎成弓,小船在海里劃弧線,晨光里的網漸漸收攏,帶魚、對蝦、膏蟹在網里蹦 ——那是海的饋贈,也是吳陽人的生計。”
參觀者紛紛表示,這次展覽讓他們看到了小林老師漫畫的幽默與哲理,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那份來自故鄉的溫暖和力量。“小林老師的漫畫很有哲理,很治愈,這次的展覽‘家鄉味道’很足,我特別喜歡。”當地居民吳先生說。“小林老師的漫畫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在海邊玩耍的情景,那些魚蝦、海灘、漁網,都是我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居民楊女士說。

漫畫家、大學老師、攝影師、書法家、作家、高考作文題漫畫作者……當年那個在海邊沙灘上畫漫畫的農村男孩,或許也沒想到,自己的人生會開出這么多別樣、繽紛的花。用一個早幾年比較流行的詞來形容,林帝浣算是一個妥妥的“斜杠青年”。他的作品大多融合了國畫、漫畫、文字和攝影等,“它們都只是表達的手段。每當我腦子閃現出靈感,如果適合用照片的方式來表達,我就會去拍照;如果適合以畫面表達,我就會畫漫畫或國畫;如果需要邏輯表達,可以寫文章。”
小林老師說,要對生活有好奇心、有激情,才能創作出佳品,“創作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流淌。觀察生活是獲取靈感的重要途徑。”
除了漫畫創作外,小林老師還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和社會事務。他曾多次在其公眾號中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遞正能量和治愈力量。此次“我想我是海——小林漫畫吳陽展”的成功舉辦,讓溫暖和力量傳遞到每一個觀眾心中。

新聞鏈接:
作為廣東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鎮,2023年以來,吳陽鎮搶抓實施“百千萬工程”機遇,積極實施“旅游旺鎮”發展戰略,依托“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品牌效應,整合狀元文化、盤活鄉村旅游資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已初步形成以“狀元故里”為中心點、涵蓋周邊古建筑群、古商埠的特色文化旅游帶,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助力鎮村高質量發展。如今,吳陽歷史文化展廳項目、南粵古驛(水)道吳陽段項目、入口通道城樓項目、美麗示范主街建設項目等項目已建設完成,還有中山紀念堂修復項目、吳陽鎮南城門修繕項目、吳川學宮修復項目等正在加快推進建設。下一步,吳陽鎮將持續擦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個金字招牌,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旅游資源,發揮歷史人文和生態資源優勢,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錨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嶺南狀元文旅第一鎮”定位,持續聚焦“百千萬工程”,牢牢抓住打造文旅名鎮這一重要發力點,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構建富有活力的文旅產業生態,深化區域協同發展,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優秀經驗做法,多措并舉推動特色文化走入百姓生活中,讓文化振興成果更好惠及千家萬戶,讓文旅名鎮建設成色更足,宜居宜業宜游水平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