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頭區“種業振興”助推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坡頭區瞄準“種業振興”賽道,通過“三鏈同構”模式——繁育鏈、服務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種業聯農帶農富農,為“百千萬工程”注入強勁活力。
2024年,坡頭區科研平臺和科研人員參與的海水養殖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坡頭區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中心參與的對蝦新品種項目被頒授2023年度廣東省科技成果推廣獎。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獲批建立“廣東省科技專家工作站”。
“繁育鏈”技術攻堅
解決種苗“品質差”“推廣難”問題
坡頭區不斷深化“繁育鏈”鏈條結構,推動“海上—灘涂—陸上”全域育種,持續培育種業新優勢——-
海中育種。發揮湛江灣實驗室平臺優勢,建立“實驗室—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的海中育種矩陣,育種效率提高超過200%。引進院士團隊聯合攻關硇洲族大黃魚的種質開發,構建了“南海硇洲族大黃魚種質資源庫”,保存不同族群、不同環境耐性大黃魚6000余尾;突破章紅魚人工繁殖技術限制,繁育魚苗300多萬尾;培育金鯧魚、石斑魚等經濟水產高產物種,保障海水養殖農戶的種苗供應。
灘涂育種。建立紅樹林種養耦合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點,遴選適種紅樹林6種,適養水產近20種。在南三鎮探索建立紅樹林—貽貝—青蟹養殖生態系統,實現超大規模的“紅樹林—水產養殖”共存區域要素的全覆蓋業務化監測。成立湛江蠔產業技術研究院,探索制定生蠔養殖標準,助力“廣東生蠔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
荒地育種。面對土地鹽堿化導致撂荒的問題,坡頭區主動聯合廣東海洋大學、廣東粵良種業公司等高校、企業,創新“政—校—企”共聯模式,開展鹽堿地耐受性強的水稻開發培育,累計獲得水稻植物新品種專利保護50多個。多個品種水稻在鹽堿地方面的耐受性顯著提升,2024年,粵良種業公司獲批建立“廣東省科技專家工作站”。
“服務鏈”模式創新
解決種養“資源散”“產量低”問題
坡頭區探索“政府搭臺—企業創新—群眾參與”的“服務鏈”運營模式,整合各方資源,為種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
“政府搭臺”強統籌。由財政投入1000萬元支持廣東粵良種業公司,運用地方農戶水田,建成230畝水稻種質資源繁殖基地(園區),帶動地方農業土專家利用“原生態”水稻參與新品培育和技術提升。2023年以來,完成審定水稻品種5個,鑒定不育系2個,新增植物新品種權授權6件,水稻種業競爭力位居全省前列。
“企業創新”提產量。支持粵良種業公司獲批建立“廣東省科技專家工作站”,與中國水稻所、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緊密合作關系,近20名水稻專家持續為廣東乃至全國稻農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推動省級種業振興項目“華南多抗中早熟特色優質稻種業創新園”落戶坡頭,在提高水稻單產、提升農業整體生產效率方面助力“百千萬工程”。目前粵良種業公司獲省市科技進步獎10多項,在良種良法應用推廣下,大部分區域水稻畝產達900斤以上。
“群眾參與”聚資源。通過推行“農場+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將偉健家庭農場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承接試點主體,持續激發社會、農戶等資本投資活力,支持鷺洲島牌青蟹種苗育繁推一體化工作,累計投入“補改投”資金100多萬元,帶動村集體投入40萬元入股,并對貧困戶無償提供養殖技術指導,以不低于市場的指導價收購貧困戶養殖的種子海產品,幫扶171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獲評“廣東省標桿家庭農場和標桿農民專業合作社”。
“產業鏈”體系重構
解決種業“收益低”“助農難”問題
聚焦“成果—品牌—市場”全產業鏈發展,坡頭區以優質種源牽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農村,帶動一方農民。
以“成果推廣”聯農。推進“對蝦種苗繁育與新品種培育基地建設”“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建設”“水產養殖技術與裝備升級”等三項行動,實施“工廠化循環水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等項目建設,國聯、海威等企業被評為省級對蝦良種場,坡頭區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蝦苗年產突破至近900億尾,有效輻射解決地方蝦農乃至華南地區企業對對蝦種苗的供應需求。2024年,坡頭區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中心參與的對蝦新品種項目被頒授2023年度廣東省科技成果推廣獎。
以“品牌效應”帶農。以種業加快構建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官渡生蠔、南三青蟹、南三對蝦等特色養殖業,依托農戶打造農業特色品牌,形成更大的養殖賺錢效應反饋農戶。鷺洲島牌青蟹入選2021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官渡生蠔”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有關科研平臺和科研人員參與的海水養殖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以“市場價值”富農。與江淮園藝加強協同合作,建立300畝的湛江科研示范基地,在“基地+農戶”組合試驗、新品種示范展示、種苗快繁等方面強化服務,舉辦全國南瓜新優品種示范現場會、全國瓜菜新品種示范觀摩會,每年吸引華南、西南以及東盟、南亞地區客商超過5000人前來參觀,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大量優質、抗病、高產的種苗和優質崗位,推動農文旅業態融合發展,促進該公司的紅皮西洋南瓜品種占有廣東市場90%以上份額,帶動基地周邊群眾每年創收超100萬元。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