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備受關注的雷州市新城街道新園社區新村的一宗土地出租項目掛網競拍,經過激烈競拍,終于塵埃落定。該項目由起拍價的8萬元,最終以45萬元成交,項目總溢價37萬元,溢價率462.5%?!跋氩坏狡鹋膬r只有8萬元的項目,竟然要經歷218輪競價,其中有1768次圍觀,競價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崩字菔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通過“粵農交”平臺,以網上公開競價的方式競拍,取得很好的成效。
近年來,雷州市致力于規范農村“三資”管理、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全流程線上交易模式,在全市試運行廣東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管理服務平臺,以“互聯網+集體資產交易”方式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平公正,實現資產資源優化配置和保值增值,促進農村集體和農民增收。
數據賦能“三資”線上交易,規范管理促進提質增效
過去,由于受制于互聯網普及應用滯后,導致農村集體經濟中的資金、資產和資源的“三資”等產權資源交易流轉信息傳播不廣、流轉交易價格低、流程繁瑣等問題,長期以來制約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為了解決“三資”管理難題,早期雷州便創建了相關的農村產權交易信息平臺,為農戶和村集體提供土地供應和需求項目信息的發布與交易功能?!坝闷饋砹?,但效率并不明顯?!庇嘘P人員表示。
2015年7月,雷州市成立“三資”管理機構22個,其中縣級管理機構1個,鎮級管理機構21個;產權交易中心(線下交易平臺)17個,其中,縣級平臺1個,鎮級平臺16個,2015年8月交易平臺開始運行。
2021年10月,雷州市村級組織監督云平臺全面上線運行,進一步規范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促進農村集體“三資”公開透明,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三資”情況。為進一步盤活利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雷州市壓實鎮村屬地主體責任及主管部門監管責任,著手進行“三資”摸排整合,統計村集體的土地、商鋪、林地、蝦塘等各類資源,做好清產核資,建立村集體資產“明白賬”,并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自查,對問題嚴重的責任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同時,在各村、社區加強宣傳培訓,大力推廣使用省交易平臺和“粵農交”微信小程序,推動農村集體產權“應上盡上”平臺,進一步促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信息化、規范化、常態化。
自2023年4月雷州市啟用省“粵農交”集體產權交易平臺以來,截至2024年8月19日,該市通過省“粵農交”平臺掛牌的集體產權交易宗數439宗,掛牌金額2.77億元;成交集體產權交易宗數312宗,成交金額1.85億元,報名人數達2741人次,出價人次達7002人次。平臺交易宗數居于湛江市各縣(市、區)第一位。在成交的312宗交易項目中,掛牌金額為15070.68萬元,成交金額18495.76萬元,溢價3425.08萬元,溢價率達22.73%,助力農村集體資產增值效果顯著。
“我們通過點進‘粵農交’微信小程序,立即看到交易公告、成交公告、結果公示、交易指南等信息,查詢便利又實用。”雷州市附城鎮河北村業主村集體負責人鄧興江熟練地用手機打開“粵農交”微信小程序,向大家詳細推介小程序的使用方法。
鄧興江回憶道,以前多為線下舉牌競投,或者田間塘頭交易,雖然場面熱鬧,但不太方便。如今,“粵農交”平臺實現一站式辦理立項審核、公告發布、在線競價、線上確認交易結果等流程,村民足不出戶便能在互聯網上完成公開交易,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實現網上辦。
助力農村產權健康流動,公平競拍展現真實價值
“通過線上發包項目,信息對稱,覆蓋面更大,很多外地人也可以參與競價,成交價可能更高。這說明,線上交易能更加真實反映項目價值所在,優質資源得以發現,并得到充分利用?!逼脚_上線不久后,就為雷州市新城街道新園社區新村經濟合作社高價交易了一個土地出租項目。3月19日,雷州市新城街道新園社區新村經濟合作社土地出租項目,起拍價只有8萬元,卻最終以45萬元成交,項目總溢價37萬元,溢價率462.5%。
一個個交易數據的背后,折射出雷州市探索農村產權全流程線上交易的成果——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實現溢價增值,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
“省交易平臺信息覆蓋面廣,讓農村優質資產、資源得以被全省乃至全國的投資商看見,推動農村產權跨城鄉、跨區域流動,盤活利用更多農村資源;其次,平臺公平公正的競價模式,提升了投資商的信心,帶動更多農村產權溢價增值。”雷州市農業農村局干部馮淳熙說。
雷州市附城鎮三資交易負責人彭王鑫介紹,自從有了平臺后,農村“三資”管理效率大大提升,資產利用率也提高了,資產溢價都基本增長50%,最高的接近200%。其次是可以避免串標,造成資產損失。更重要的是,管理更加規范,讓資產資源充分高效利用。有數據統計,每年線上的涉及“三資”交易量都在遞增。
以往線下競標容易引發圍標和熟人交易等情況,且由于承租方都是以本地人為主,價格往往不高,對預期也是?!按蠹矣袝r候顧慮人情世故,競拍時不好意思加價,村里的資產資源往往就以較低的價格出租了。省交易平臺實現‘競拍不見面’,投標人只需要在網上競價,無需出現在交易現場,最大程度保證了競價的公平性?!崩字菔修r業農村局相關領導表示,公平交易更加提振投資人的信心,成為營商環境改善的一個注腳。
同時,省交易平臺打破了以往農村集體產權交易的思維局限性,平臺面向全省乃至全國的信息渠道,為鄉村引入更多優質投資,讓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搭上“云”高速。
推廣使用深得人心,“粵農交”成為粵“省事”平臺
2023年5月份23日,起拍價45萬元的雷州市企水鎮沙尾洋村坡尾經濟合作社海塘45畝蝦塘項目,經過91輪激烈競價,最終以130.5萬元成交,項目總溢價85.5萬元,溢價率190%。
坡尾村村干部周維富表示,在2015年左右,村集體資產資源沒有渠道上到平臺,會出現一些“三資”方面的遺落,更有甚者,給競標者有可乘之機,比如私下定價壓價,導致村集體資產損失。“現在誰需要競拍,只需在網上報名,平臺上對競拍者信息進行保密,競拍的資產會根據行情來評估,而且保證租金轉入公戶才能簽訂合同,更好地保護集體資產資源?!逼挛泊宕甯刹恐芫S富說。
今年8月份,從事水產養殖的崔應創參與網上競拍,成功競拍下100多畝的出租蝦塘。他對“粵農交”平臺稱贊有加?!捌脚_使用方便,很多程序在手機便可操作,省時省事,比如手機轉賬,不用跑到政府部門交資料、到銀行存錢,而且網上公平透明,競爭對手信息保密,保障有序健康競爭,更加增強了我們這些投資人的信心?!贝迲獎撓蛴浾哒f道。
數據“多跑路”,村民“少跑腿”!“以前在鎮農村集體產權交易中心等線下平臺辦理交易,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F在有了‘粵農交’,效率明顯高了很多?!崩字菔袞|里鎮溝尾村村干部周珠伐表示,這是創新農村產權交易的一大利好消息,既規范了交易管理制度,又能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在平臺運行后,村莊更加樂意移交資產,積極配合工作。同時,為了讓大家更好用足這個平臺,雷州市各鎮三農辦等相關部門下沉到基層對干部進行培訓,走上田間地頭手把手教導,把“粵農交”技術和理念傳播到村干部以及群眾中去。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