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海濱公園,流水潺潺、芳草萋萋,植被潤澤、魚翔淺底,湖畔的美人蕉等水生植物爭奇斗艷;廣場上,市民或悠閑地散著步,或歡快地跳著舞……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守護綠水青山,霞山區人大常委會方向明確、步履不停,充分發揮移動環保監督平臺作用、創新人大代表議事廳應用,一批生態保護、人居環境等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回應和有效解決。

議事廳“議”出環境大民生
在人大代表議事廳,霞山區人大代表圍繞“生態環保”主題,深入生態環境保護一線,向“綠”履職,積極提出意見建議,做好環境保護的踐行者、護航者、傳播者。今年以來,霞山區人大常委會構建民情民意“議事廳”,堅持“人民的事人民議、人民的事人民定”的理念,緊扣生態環保、人居環境等關鍵要素,通過搭建共商共治工作平臺,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議事、約請參事、民主評事、跟蹤監事”的居民議事運行規則,常態化組織開展代表議事活動,每天推送最新的時政新聞、生態環保信息和政策分析,進一步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激發代表履職活力。目前,該“議事廳”已累計收集到代表建議15條。推動解決問題10個。
“建議在海濱公園園區增設垃圾桶。”“能不能發揮人大代表力量,壯大社區志愿者隊伍?”……近日,在人大代表議事廳里,居民代表和網格員向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和訴求。
居民有建議,人大代表有行動。區人大代表把訴求記錄下來,并向相關部門反映,目前這些問題正加速解決。
人大代表議事廳,是霞山區人大常委會依托街道基層實踐基地(站點),聚焦轄區生態保護工作創新設置的平臺。議事廳設有駐點代表6名,每個季度確定1至2個環境保護主題,組織駐點代表開展環境保護調研、視察,集中進行交流討論。同時,健全“線上線下”閉環工作機制,通過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的線下碰頭面議、線上工作群合議,更好地匯集民智、凝聚民心、紓解民憂,使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真正實現了“零距離”“全天候”,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民聲有人聽、民需有人議、民主在身邊。

“2024年以來,我們就垃圾分類、河流保護、噪聲擾民、油煙污染等問題召開了4場專題議事會,在交流中匯聚群眾意見,發現環保問題,尋求解決辦法。”霞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龐小芳說。

海濱公園附近某小區,由于外部排污管道小,遇到下大雨,會涌出大量污水。居民群眾通過議事廳向人大代表反映問題。經人大代表聯系相關部門并跟蹤監督1個月,排污管道得到更換,獲得居民一致好評。
今年來,霞山區人大代表議事廳圍繞海濱公園河流域及輻射帶動周邊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督推進各類生態環保問題及時解決,“議”出生態環保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共同擦亮生態名片。
閉環監管助推“良法善治”
民生無小事,霞山區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將履職答卷書寫在綠水青山間。

人大代表堅持站穩人民立場,把“金點子”、好對策充分吸收到履職過程中。議事廳組建由人大代表、專家顧問、居民代表組成的議事隊伍,通過“傳聲筒”提高環保宣傳成效、“糾察隊”發現問題提高能效、“監督哨”跟蹤督辦提高效率、“回頭看”監督鞏固整改效果的“四效閉環”工作法,推動“良法善治”。

“人大代表發揮‘傳聲筒’作用,利用選民接待日活動,調動群眾參與生態環保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海濱公園片區環保宣傳成效,讓保護月亮湖的理念深入人心。”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龐小芳說。

同時還組建了人大代表巡河議事隊、環保議事隊,倡導群眾做生態環境的守護者。巡河議事隊由人大代表、社區河長、居民代表、志愿者等組成,每周不定期到月亮湖進行垃圾清理等巡河工作,并建立從“河”到“岸”巡查處理工作機制——巡查發現問題,通過處理平臺轉辦各職能部門,職能部門整改處理后反饋至人大代表議事廳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全程監督,形成工作的有效閉環。
“環保議事隊”則是發揮人大代表志愿服務隊影響力,以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任隊長和隊員,將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納入服務隊,經常性開展環保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召開人大代表環保議事會,目前該團隊有20多名隊員。
近年來,人大代表提出關于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意見建議和月亮湖生態保護的建議多達30條,對鞏固海濱公園月亮湖治理成果起到積極作用。
數字化賦能“繡”出治理新局面
2024年,海濱公園小區附近因暴雨導致市政管道污水返冒,人大代表立即通過“霞山智慧城管”移動環保監督APP平臺將問題反映給有關職能部門,環衛人員及時趕到并進行了處理,全程僅用時30分鐘。

數字化賦能生態環境治理,依托“霞山智慧城管”移動環保監督APP平臺,利用城管指揮中心數字化、系統化的成熟管派機制及人員齊備、運行流暢、轉辦及時的優勢,將代表通過“隨手拍”上傳的案件經過處置中心進行分派處理,進一步提高人大代表投訴案件的辦結效率。
“人大代表發現生態環境問題可立即拍照上傳到系統,通過“霞山智慧城管”移動環保監督APP平臺進行案件分派,各部門迅速有效解決,人大代表全程跟蹤督辦,形成高效處置的管理流程。”霞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龐小芳介紹,這是霞山區人大常委會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三個一”創新,即一個迅速有效的指揮分派案件體系、一個雙向合一的監督督辦機制、一個高效處置的閉環管理流程。
此外,人大代表議事廳還結合走訪接待選民、選民接待日活動等,主動公開24小時投訴舉報專線電話,廣泛收集向湖里違規排放廢油、在湖邊亂倒垃圾等線索。2024年,通過“指揮分派案件體系+雙向合一的監督督辦機制+高效處置的閉環管理流程”機制協調,共受理環境信訪投訴23件,同比下降31%,案件受理率、處置率和辦結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