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中心醫急診醫學科打造的5G急救平臺。 記者張鋒鋒 通訊員林穎 攝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發布了2024年全國地市級城市衛生健康信息化發展總指數,湛江市在地市級城市排名中位居全國第22位。
“5G救護車”實現“上車即入院”,為患者開啟生命“綠色通道”;“互聯網+新村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水平,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手機輕點,便可在互聯網醫院求醫問診;醫生診斷后,藥物可以郵寄到家……近年來,湛江市衛生健康系統積極深化大數據應用,全面強化數字賦能,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以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湛江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打造更有溫度的醫療服務,持續增進群眾健康福祉。
市民預約掛號。 記者歐陽澤 攝
“5G+”推動急救響應全面提速
“智慧急救”讓生命通道更暢通
5G急救平臺上線應用實現“上車即入院”,院前急救與呼叫定位結合,無人機血液運輸進入“空中快遞”時代,湛江成為省內繼深圳之后第二個開通無人機血液運輸航線的城市……在“5G+”的助陣下,湛江醫療機構間的業務協同實現“信息即時互通”“物資即時互通”,急救響應全面提速。
近年來,湛江中心人民醫院“西部陸海新通道節點區域5G急救平臺建設項目”納入工信部試點,使院前轉運全程時間和急診搶救會診聯合救治時間大大縮短。
一位老人突發胸痛撥打120呼救,湛江中心醫急診醫學科隨即啟動“5G+”院前急救系統,派出急救車輛,將老人轉運上車后,隨車醫護人員途中所作的相關檢查即時傳送到該院“5G+”院前急救系統,實現“上車即入院”。老人到院時,術前入院手續已完成。
如今,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附屬第二醫院等醫院均已使用5G+急救信息系統。
今年7月4日,湛江市120指揮中心與中國移動湛江分公司院前醫療急救呼救定位系統簽約,推動湛江急救響應再提速!該系統上線后,呼救者撥打120急救電話,定位系統可在數秒內鎖定報警人位置信息,顯示在調度臺地圖上。
日前,湛江市120急救指揮中心接到一通系統電話,電話那頭傳來電子報告聲音——“發生嚴重車禍”。調度員即刻詢問對方是否需要救護車,地址在哪里,但電話的那頭沒有答復。根據定位提示,調度員派出該區域管轄救護車前往現場,僅用1分鐘完成救護車調派工作。
信息化建設優化“一站式”服務
群眾就醫體驗大大提升
“現在湛江醫療機構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真方便!不用重復做檢查,節約檢查費一千多元!”赤坎的梁伯點贊說。
醫療機構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得益于湛江醫療衛生數字化的發展和“加持”。
湛江以互聯互通為核心,全面推進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已完成市級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基礎支撐體系建設,平臺運維中心已投用,各子系統進入試運行階段,194家醫衛機構已接入市平臺,并與省平臺互聯互通,匯聚數據20多億條。
“湛健通”小程序上線試運行,提供預約掛號、門診繳費、報告查詢、電子健康碼申領和使用、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查詢等衛生健康便民服務統一入口,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指尖辦”。
近日,正在備孕的陳女士來到市第二中醫醫院婦科就診。該院婦科副主任林玲莉為陳女士開具B超檢查醫囑,并囑咐患者兩天后進行第二次檢查,定期監測排卵情況以對癥下藥。兩天后,陳女士按醫囑,拿著檢查報告單到門診掛“0元”號后,隨即復診。林玲莉根據兩次檢查結果及陳女士既往病史,很快便為她開出藥方。
“像陳女士這種情況在婦科很常見,因為治療不孕往往需定期監測排卵情況,反復多次做檢查,對于這類患者而言,‘一次掛號,閉環就診’的新舉措無疑大大減輕了他們的負擔,縮短了就醫時間。”林玲莉說。
截至目前,我市已接入互認系統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34家。今年以來,各醫療機構已上傳可互認檢查報告25萬份,檢驗報告91萬份,跨機構調閱報告7700多次,互認報告1200多次。
“互聯網+新村醫”賦能基層醫療
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近日,工信部辦公廳、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公布“寬帶網絡+健康鄉村”應用試點項目(第一批),廣東醫二附院“數字賦能村醫 守護鄉村健康”項目成功入圍,該院是全省唯一入圍該項目“網絡村醫助手”方向的醫院。
近年來,湛江加快建設互聯網醫院,推動城鄉醫療服務同質化。廣東醫附院和湛江中心醫被省衛健委確定為首批30家“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醫院建設單位。
目前,全市優質醫療服務實現跨區域共享,湛江市、縣、鎮三級168家單位已接入廣東省遠程醫療平臺,患者在任意一個遠程醫療站點,均可接受遠程會診。去年,湛江在省遠程醫療平臺累計開展的服務量為1.3萬次,排省內名第4。
目前,全市13家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累計服務5.3萬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