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海洋大學“咸田稻香”團隊的成員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深入海水稻種質資源原生境保護圃耐心選育耐鹽堿水稻品種材料,參與耐鹽堿水稻的種植管理與收獲過程,用實際行動書寫鹽堿地上的耐鹽堿水稻文章。
老師指導團隊成員選育耐鹽堿水稻品種。
廣東海洋大學是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發起單位之一,這里的科研人員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收集耐鹽堿水稻(海水稻)種質資源與材料,選育出“萬勝優天弘4號”“海優2號”“海鹽1號”等強抗鹽堿水稻品種材料,產業化“海紅11”“海紅12”等海紅米產品及其加工品。
團隊成員參與耐鹽堿水稻收獲。
學校以指導教師和創新團隊成員為核心,成立耐鹽堿水稻科技小院,實施師生齊上陣,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用青春和汗水澆灌鹽堿地,集成“稻—稻—油(菜)”鹽堿地作物種植模式,促進農民增收。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