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記者在吳川市塘?鎮采訪了解到,塘?鎮第二小學一對“母女教師”趙若君、林燕玲,雙雙奮戰抗擊疫情一線,與眾人一起全力筑牢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用實際行動詮釋師者擔當,為打贏疫情防控硬仗注入“教育力量”。
趙若君、林燕玲母女倆現場穿起防護服,加入服務核酸檢測的志愿工作中。
“我媽媽叫趙若君,在塘?鎮第二小學教數學和體育,我教語文,與媽媽在同一間學校。”7月12日下午,記者聯系到塘?鎮第二小學林燕玲老師,聽她講述母女倆共同參與抗疫的事跡。她告訴記者,7月9日下午,塘?鎮開始第一輪核酸大篩查,當晚,她和媽媽在陪同家中老人做完核酸檢測后,發現該核酸采樣點急需志愿者維持秩序。看到現場需要支援時,她和媽媽義無反顧地加入服務核酸檢測的志愿工作中。
“我和媽媽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也曾參加過抗疫志愿者工作,對相關工作流程比較熟悉。”林燕玲說,她和媽媽在現場穿起了防護服,協助醫護人員進行掃碼、協助醫護人員分發棉簽檢測核酸。“請戴好口罩”“請有序排隊,保持1米距離”,簡單的話一次次地重復,卻沒有一絲絲的疲憊。期間,無論是核酸檢測秩序維護、協助二維碼登記,還是回答群眾遇到的問題、協助解決等工作,她和媽媽都能出色完成。忙到當天晚上10時多收隊時,母女倆已經是汗流浹背,被厚厚的防護服悶得滿臉通紅。
趙若君、林燕玲母女倆穿起防護服,加入服務核酸檢測的志愿工作中。
7月10日7時,林燕玲和媽媽一大早就到塘?鎮政府報到,繼續參與防疫志愿工作。當日下午2點到晚上8點,這對“母女教師”又出現在塘?沈海高速路口協助交警在卡口值守,查詢進出入高速路口人員的核酸報告、回答過路司機的各種問題。天氣暴曬,烈日如火,母女倆汗水濕透衣衫,但她們沒有說過一句苦,喊過一句累,依然堅守防控一線。林燕玲說,在面對群眾諸如“為什么不能離開塘??”“為什么一定要有48小時核酸結果,我們進來才半小時!”的種種不理解時,要耐心地去一遍又一遍的解釋告知。7月11日、12日,林燕玲和媽媽繼續在沈海高速卡口值守,雖然很累很辛苦,但林燕玲說,在卡口值守的過程中,她才明白交警們每天在高速路口的工作量有多么大以及多么艱辛。
趙若君老師在沈海高速卡口值守。
林燕玲老師在沈海高速卡口值守。
趙若君、林燕玲(前排左一、左二)在沈海高速卡口值守工作中留影。
“涓涓細流可以匯成大海,我愿意做大海的一滴水,為抗疫盡綿薄之力。”林燕玲說,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在人民需要的時候,能夠獻出一份綿薄之力,她覺得很榮幸,能夠成為疫情防控志愿者中的一分子,參與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這也是人生中值得銘記的事。她說,只要我們都盡己所能為防疫出一份力,憑借著大家共同的努力,塘?鎮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重歸平靜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