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佩銀(赤坎):力挺無餐具配送
我曾在看到這樣一組數據:到2020年底,全國外賣訂單總量突破170億份,如此龐大的訂單量,催生的餐飲一次性餐具數量讓人不容小覷……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緊張,快餐行業配送越來越普及,成了各行各業人士的溫飽的保底渠道。這不能不說快餐配送商家帶來了一片“錢途無量”的春天。
快餐行業的蓬勃發展也衍生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一次性餐具,已經帶來了很嚴重環境污染。很多人呼吁:“希望取消一次性餐具的配送。”
但是,取消也屬實不易。商家說:“一次性餐具不配送,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店鋪形象,降低銷量。”快餐消費者認為,如果不配送餐具,就會給我們帶來不便利。
但是,往往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主要是因為吃完快餐后,不用洗碗筷,一次性裝在垃圾袋里面,就可以個人便利、省事了。
如何能夠兼顧各方利益,又能促進環境保護呢?
我個人認為應出臺相關文件。如果消費者需要餐具,就要額外支付金額,這樣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一次性餐具的鋪張浪費。
商家方面,可以出臺一系列的獎勵機制,促進消費者觀念和態度的轉變。根據有關記錄,一次性餐具的金額為0.6元,包含餐紙、筷子、勺子等。如果消費者沒有選擇配送,商家可否進行積分獎勵,兌換現金紅包?又或者兌換優惠券?另外,商家可以對無勾選的消費者,一定時間后額外贈送一些低于一次性快餐費用的物品或者小禮物?再者,可以改變勾選的方式,如果購買時不勾選,就表示不要一次性餐具。而不是不要一次性餐具,才勾選。我深深認為,影響一個商家品牌的不是一次性餐具的配送與否,而是物品價格的實惠與否和質量好壞。原來的超市購物袋都是免費贈送,現在都是需要花錢購買,因此有的顧客都有意識自己攜帶環保袋去購物,這樣省錢又環保,大家不也都接受了。
消費者方面,我覺得每個人應該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綠色環保的主人,在每個不為人知的時刻,做一個愛護環境的綠色大使。如果可以,我們的商家可以與小區、地區建立關聯,對于堅持無餐具配送的顧客,設置線下宣傳欄,評選最優之星進行宣傳。如此一來,堅持無餐具配送就成為人們日常環保的好習慣、好意識。
時代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便利,我們在享受大自然和國家給予的各種免費“紅利”的同時,不要忘記為環境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愿你和我攜手,堅持綠色環保,力挺無餐具配送。
配圖 阿欣 攝
劉巧欽(雷州):提升外賣餐具的質量
美女同事小陳常點訂本地一家品牌外賣店的套餐。她說鐘情這家外賣麻辣燙與飯菜的味道,更愛它精致的一次性餐具。它的餐盒設計為精致的水果形,分兩層,外層為塑料,內層為符合飲食衛生標準的紙。筷子木質,方頂末圓,筷身有詩句,木質湯匙也很講究,繪著山水畫,整套餐具簡直是精美的藝術品,與普通外賣餐盒筷匙相比,相差甚遠。并且這家品牌外賣店的筷子與湯匙可以隨意選擇要或不要,不要可省去1.5元。
外賣餐具的品質深度影響外賣的生意。追求生活質量的人們必需求優質的外賣餐具與優質的外賣餐飲。當下品牌的加盟外賣店,不僅在提升餐飲品質方面下功夫,而且不斷優化餐具品質,以取悅顧客心理,友好身體健康。他們所提供的紙質奶茶杯,面盒,雕花筷子湯匙,美觀雅致,材質符合飲食衛生標準,令人一見鐘情。如此上乘外賣店自然生意越來越紅火。而一些外賣店的一次性餐盒、筷子、湯匙,實為粗簡,純屬白色垃圾。
為此,一方面免去外賣餐具,另一方面提升外賣餐具的質量,以令吃外賣消費者吃得舒心愜意,促外賣生意紅火。
黃文義(赤坎):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今的生活節奏快了,外賣滿足了人們對餐飲快捷的需求。商家在送外賣的同時,也一起送上一次性筷子、小勺、牙簽、紙巾等用餐的必備品,彰顯服務至上的理念。但隨著這樣的服務理念,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也就隨之上升,成為生活垃圾的重要來源。
基于這個原因,北京、上海等地都明確規定,餐飲經營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倡導人們改變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習慣,提倡外出就餐自帶餐具。既可減少生活垃圾,還可以減少交叉感染帶來的危險。
在這個過程中,也得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人們接受和做到自帶餐具。除此之外,應鼓勵和督促企業集中科研力量,研發可降解制品來代替塑料制品,為防治污染環境盡上一份企業的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