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中道路規劃整齊。
日前,記者一行走進遂溪縣楊柑鎮協和村,沿路所見讓人贊嘆:該村四周綠樹成陰,空氣清新沁人;硬底化道路寬闊平坦,貫穿全村;太陽能路燈沿路豎立,嶄新漂亮;休閑公園文體設施齊全,繁花簇擁……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城市一角。
協和村是革命老區村莊,位于楊柑鎮西部的丘陵地區,下轄新華、吳屋等16條自然村。全村1330多戶總人口5680多人,耕地面積7000多畝,主要種植水稻、番薯等作物。之前,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業傳統低效,村黨建陣地硬件基礎差、村民收入普遍較低。

村民在村中小廣場娛樂。

村民在自家花壇前澆花。
基礎差底子薄,鄉村振興該如何突圍?這是擺在該村的一個大難題。2019年,在楊柑鎮黨委政府的指導支持下,協和村第一個“吃螃蟹”,積極推進拆舊復墾項目。目前,該村有15條自然村參與拆舊復墾項目,立項面積為383.2772畝,逐步實現“拆除一個舊村場,帶富一方百姓,建美一片村莊”的目標。

村中的小洋樓。

非常有特色的村牌。
看著廢棄宅基地變成一片片良田,村民都樂開了花。“拆舊復墾是一項好政策!讓土地活起來,環境美起來!”中間村村民歐大伯說,拆舊復墾拆除的是多余的破房、危房、舊房,但村民卻由此獲得了一筆不菲的收益;復墾后的地塊還在,仍由村集體經營管理,增加村集體收入,推動了村莊各項事業建設。

舊村場變成一片片香蕉林。

干凈整潔的村路。
“在鎮政府的支持下,我們村重新規劃,拆舊復墾,光是眼前這一塊18畝的辣椒地,2020年就產出約30萬元的利潤,不僅承包戶賺到了錢,村集體也有了租金收益。”吳屋村村干部吳平林說。
近年來,協和村村民利用拆舊復墾分紅和土地租金及務工收入等,建起數百幢小洋樓,日子越過越紅火,一躍成為當地有名的小康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