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一行穿過一片片田野,來到坡頭區乾塘鎮米稔村邊,舉目是白茫茫一片的蔬菜大棚。在“向導”帶領下,眾人掀起防蟲紗網,隨即進入了一個視野非常開闊的蔬菜大棚,這就是位于坡頭區的智能化蔬菜大棚。別小看這18畝大棚,這可是去年5月廣東省農業廳和以色列駐廣州總領事館共同主辦的“廣東·以色列農業企業對接活動”結下的碩果,也是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措施之一,為“農業物聯網智能監控種植技術應用與示范”項目。

網絡圖片.
電腦自動送水施肥 一人可管18畝地
走進智能蔬菜大棚,一株株節瓜藤繞著牽引繩懸空生長,藤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節瓜,一些成熟了的節瓜比普通的節瓜要大許多。負責人林海燕介紹,節瓜藤植根于一條條槽內,槽內的棕色物質叫“基質”,這不是泥土,而是從以色列進口的昂貴的椰糠。椰糠已經過消毒殺菌,能杜絕來自土壤的病害蟲,加上大棚四周圍著防蟲網,使棚內基本杜絕了害蟲入侵。椰糠經過曬干可以多次反復利用。每條槽內有兩條滴管,這就是水肥一體化設備。椰糠內還分布著許多感應器,隨時隨地感應著基質的溫度、濕度和肥力。
在林海燕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智慧大棚的核心部分。一間小房間內,一個“智能監控系統”設備掛在墻上,實時顯示著大棚4個區域內“土壤”的溫度、濕度和肥力,以及大棚內的溫度、濕度等數據。據介紹,一旦監控系統監測到區域內缺水、缺肥,系統就會自動滴灌施肥。正在介紹時,2區的紅燈亮了,顯示缺水,系統馬上啟動滴灌模式,記者返回大棚2區,果然看到滴管在一滴一滴地緩慢滴水。林海燕說,當基質的濕度和肥力足夠時,系統就會自動停止供應。有了這個智能物聯網系統,可以精準地給農作物送水施肥,比單單憑人眼觀察精準多了,一點也不浪費。監控設備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聯接到家里的電腦和手機,就算人在市區的家里,也可以時刻掌握大棚里的情況。
“18畝蔬菜種植,傳統的大棚一般要五六個人管理,而現在只需要一個人。”林海燕說,而這個人只需要做一些裁枝、繞藤、采摘等電腦做不了的工作,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以一個人2500元月工資算,一年下來,人工成本就下降了12-15萬元。林海燕介紹,目前這18畝智能大棚只是試驗階段,技術成熟后,即使一兩百畝的大棚也是一個人就可以勝任的,節省了大量人工成本。現在勞動成本越來越高,雇請人工越來越難,有了這套農業物聯網系統,“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用工荒了”,記者打趣道。
據了解,這個智能大棚在以色列專家的指導下,從設計到用材,都與傳統大棚不同。該連體化大棚是鋼構支撐的,四周有鋼絲繩緊緊拉著固定,可以抗14級臺風。10級以下風力不用收膜,即使收膜18畝也只需花費1小時,比普通大棚便利多了。
智能種植系統助力增產三成
據介紹,該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主要大棚種植黃瓜、節瓜等瓜類和茄子、辣椒等,從最初的幾十畝發展到200多畝,再到現在附近十多條村莊的300戶群眾都加入了他們的合作項目。去年強臺風“彩虹”襲擊,大棚全被刮走,合作社損失了幾百萬元。他們痛定思痛,堅強地東山再起,而怎么樣才能又快又好地災后重建呢?他們想到了去年5月農業局曾組織到珠海參加廣東·以色列農業企業對接項目——以色列智慧農業技術。
“我抵押了房子,在農業部門的支持下,從去年11月到12月,僅花了兩個月建成這套智能種植系統。”林海燕說,以色列整套設備價格昂貴,18畝需要600萬元,經過多方考察和洽談,核心部分引進以色列機器,在以色列專家的技術指導下,采購了大部分國產設備配套,整套機器總價才幾十萬元,大大節省了成本。
據林海燕初步統計,從目前的收成來看,智能大棚的瓜類因為有電腦精準送水施肥,能保持最佳生長狀態,所以畝產比普通大棚增產30%。加上大棚瓜果賣相好,比普通露天種植的瓜類收購價高,例如大棚辣椒就比普通辣椒收購價每公斤高2-3元。
雖然智能大棚一次性投入大,但節省了大量人工成本,不僅產量高,種植出來的瓜菜病蟲害少,屬于綠色無公害食品。目前,智能大棚的18畝瓜菜已被訂購一空。他們下一步打算進軍香港市場。
智慧農業“扎根” 湛江前景可期
目前,全國的智慧農業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有敏銳嗅覺的湛江農戶挖掘出這片天地,開啟了湛江智慧農業之路。采訪中,記者還碰到來自赤坎和東海的商戶前來參觀學習,他們看好智慧農業病蟲害少、人工成本低、效益高等優勢,正在籌劃嘗試發展智慧農業。
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分析,現今勞動力短缺,智慧農業很好地降低了用工成本;從農業發展創新的方向看,智慧農業的澆水、施肥配比均按照標準化的模式進行,實現農業生產工廠化,從而控制和保障食品安全;同時,智慧農業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使企業的利潤提高;它還實現了種植管理的便利,無論管理者身在何方,都可以監控農田的管理生產,并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鑒于以上原因,湛江農戶對智慧農業躍躍欲試,但由于前期投入費用較高,對新技術認識有限,大多農戶仍處于觀望狀態。
據介紹,兩年前,已有湛江企業從以色列引進智慧農業設備,率先運用在徐聞香蕉種植上,效益顯著。智能化蔬菜大棚引入坡頭,是智慧農業首次運用于蔬菜種植的一次嘗試,如今也結出碩果。
如何推動智慧農業之樹在湛江生根發芽?該負責人表示,國家政策鼓勵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我市正在貫徹落實省級現代農業“五位一體”措施,其模式一種是政府補貼模式,另一種是先覺企業自發購買設備,試行智慧農業之路。雖然現階段我市智慧農業尚處于推廣階段,但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實,將迎來快速的增長期,智慧農業“扎根”湛江前景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