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7時,伴隨著陣陣本草清香與市民的歡聲笑語,湛江市第二屆中醫藥文化夜市暨中醫藥文化惠民活動正式啟幕。(據《湛江日報》)
這是一次極具創意的公共文化服務探索,它用“接地氣”的方式,讓古老的中醫藥文化在城市的煙火氣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和民眾健康意識的普遍提升,中醫藥的價值日益受到重視。然而,如何讓中醫藥走出“望聞問切”的診室,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過去,中醫藥的推廣多依賴于講座、展覽、義診等傳統形式,雖然專業性強,但往往顯得“高冷”,與年輕群體存在一定距離。而湛江此次舉辦的中醫藥文化夜市,正是對這一困境的有力回應——它巧妙地將中醫藥元素融入市民熟悉的“夜生活”場景,用“逛吃玩”這樣輕松愉悅的方式,實現了文化惠民與健康普及的雙重目標。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市民們漫步在金沙灣畔的廣場上,耳邊是悠揚的民樂,鼻尖縈繞著艾草與陳皮的清香。一邊是中醫專家現場把脈問診,提供個性化的養生建議;一邊是中藥師手把手教孩子制作香囊、藥皂,寓教于樂;不遠處,或許還有嶺南特色的涼茶鋪,提供祛濕解暑的時令飲品,還可以掃二維碼了解配方功效。這樣的場景,既有溫度,又有深度。它不再將中醫藥塑造成一門艱深的“學問”,而是還原為一種可感、可觸、可參與的生活方式。當一位年輕人因為一杯酸梅湯而對“生津止渴”的中醫理念產生興趣,當一位老人在推拿體驗后感嘆“原來這就是經絡”,文化的種子便已在不經意間悄然播下。
更值得稱道的是,此次活動選址于赤坎區金沙灣奧運女神廣場。相比于在博物館或文化館內舉辦的小眾展覽,夜市的形式顯然更具開放性與包容性。它不設門檻,無需預約,市民在飯后散步、遛娃的間隙,就能自然而然地參與其中。這種“無感融入”的傳播方式,恰恰是最高效的。
此外,活動選擇在10月中旬舉辦,也頗具時令智慧。此時正值秋意漸濃,氣候由熱轉涼,正是中醫強調的“秋冬養陰”“潤燥防病”的關鍵時期。活動內容若能緊扣節氣特點,推出如秋梨膏制作、潤肺茶飲品嘗、秋季養生講座等主題項目,不僅能提升服務的實用性,更能強化民眾“順應四時”的養生觀念,讓中醫藥的智慧真正指導生活。
一場成功的文化活動,其意義遠不止于現場的熱鬧,更應成為激發城市文化活力的“引信”。此次中醫藥文化夜市,若能持續舉辦、不斷升級,未來或可發展為湛江的城市文化新名片。想象一下,每年金秋時節,市民與游客都期待著這場“中醫嘉年華”,它不僅展示本地地道藥材、特色療法,更可聯動餐飲、旅游、文創產業,推出“中醫主題旅游線路”“養生美食地圖”等衍生產品,從而形成一條“中醫藥+”的產業鏈,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然,我們也需保持清醒。文化夜市的熱鬧背后,應始終堅守中醫藥的科學性與專業性。無論是義診服務還是知識普及,都必須由具備資質的專業人員提供。同時,活動組織需注重安全與秩序,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夜間,要做好醫療保障、消防安全和交通疏導工作,確保市民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享受文化大餐。
總而言之,2025年湛江市第二屆中醫藥文化夜市,是一次充滿煙火氣的文化創新,為傳統中醫藥搭建了一個親民、近民、樂民的展示舞臺,讓“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成為湛江這座濱海城市的新風尚,讓中醫藥真正“潮”起來、“活”起來、“火”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