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臺風過境后的湛江終于迎來久違的陽光。楊海泉攜家人專程來到遂溪縣洋青鎮人民政府,手中捧著一面印著“迎風逆行抵抗災情 臨危不懼只為人民”的錦旗,鄭重地送到黨員干部手中,還附上了一封親筆書寫的感謝信。這溫暖的一幕,被10月12日的《湛江日報》記錄下來。
楊海泉一家捧著錦旗走進洋青鎮政府的身影,成了災后湛江最動人的風景之一。錦旗上那行“迎風逆行抵抗災情 臨危不懼只為人民”的金字,不僅是對這次緊急救援的誠摯致謝,更成為湛江干部優良作風最鮮活、最生動的注解。
在這場來勢洶洶的強臺風中,楊海泉的遭遇并非個例。當時,他的車輛不慎陷在泥潭里,旁邊就是搖搖欲墜的電線桿,危險隨時可能降臨。就在這危急時刻,黨員干部頂著呼嘯的狂風及時趕到,那匆忙卻堅定的身影,正是湛江15.1萬名投身抗災一線黨員的縮影。從雷州市救援人員冒險轉移面包車內7名被困群眾,到遂溪縣干部毫不猶豫跳進齊腰深的積水中清理堵塞的排水口,無數“逆行者”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災情就是命令”的深刻內涵。楊海泉后來回憶時說,當時黨員干部手中手電筒的光“像強有力的手”,而這束光,實則是危難中群眾最可靠、最安心的“安全感之光”。
這面錦旗的分量,藏在抗災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里。早在臺風預警發布之初,湛江便迅速行動,2.09萬名市縣鎮干部第一時間取消休假,主動下沉到抗災一線;2363個臨時黨支部在風雨中迅速組建,像一座座堅固的堡壘,守護著群眾的安全。在洋青鎮,干部們深一腳淺一腳在泥潭中展開救援;在工業園區,青年突擊隊穿梭在各個角落排查安全隱患;就連沿街的商戶們,也主動跟著黨員一起清理道路障礙——這種“干部帶頭干、群眾跟著上”的強大合力,正是湛江“干部作風提升年”活動結出的最實在的成果。83歲的陳婆婆豎起的大拇指,被困群眾口中那句“看到黨員干部,心里就踏實了”的感慨,都與這面鮮紅的錦旗遙相呼應,傳遞著干群同心的溫情。
如今,風雨遠去,但黨員干部的初心愈發堅定。楊海泉那封飽含深情的手寫感謝信,群眾自發夾道歡送救援官兵的感人場景,都印證著一個樸素卻深刻的道理:只要干部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群眾就會把干部的付出牢牢記在心里。這面鮮紅的錦旗,終將和抗災中那些醒目的橘紅色救生衣、深夜里穿梭在街巷的手電光一起,成為湛江干群同心共抗災害、共護家園最珍貴、最難忘的記憶,也將成為激勵湛江干部繼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強大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