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第六幼兒園,老師正在和孩子們一起進餐。
“您好,今天的番茄炒蛋酸甜剛好,能不能多加點蔬菜呀?”日前,在湛江市寸金培才學校食堂里,初三(26)班的張文譯放下筷子,直接向對面陪餐的常務副校長洪小湖提建議。洪小湖微笑點點頭。共同陪餐的教學處副主任詹艷福老師及時在學校的內部系統里寫下“增加每日蔬菜品類,如清炒時蔬、蒜蓉西蘭花”,隨后招手叫來食堂管理員:“請及時調整菜譜,咱們按孩子的需求來。”
在湛江市寸金培才學校,學生們在用餐。
這樣充滿溫度的互動,在湛江的中小學、幼兒園已成常態。2025年作為校園食品安全深化提質的關鍵年,湛江市以“陪餐制度”為核心抓手,串聯起制度規范、多方參與、智慧監管與營養保障,從市教育局的統籌到學校的落實,從校長陪餐到家長監督,構建起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校園食品安全防護網。
走進湛江的校園食堂,記者看到“同餐同菜同價”的平等、“明廚亮灶”的透明、“有訴必應”的貼心,讓每一份校園餐都成為“安全餐”“暖心餐”。
家委們陪餐。
陪餐不是“搭伙吃飯”,是帶著責任“找茬”
“陪餐是帶著責任‘找茬’——食材新不新鮮、飯菜溫不溫、孩子滿不滿意,都得查、得問、得改。”在湛江市實驗小學的食堂走廊,學校書記李偉指著墻上懸掛的《書記校長陪餐制度》,一字一句地解釋。這份制度里,不僅明確“每日1名校級領導或中層干部陪餐”,更細化了“餐前查食材、餐中聽意見、餐后督整改”的全流程,甚至要求陪餐人員手寫日志,次日由總務處核查整改結果。
在湛江市第六幼兒園體現得非常細致。該園的《行政領導陪餐制度》里,甚至明確了“時間節點”:每學期第一周,園長必須走遍18個班級陪餐;陪餐行政人員需提前20分鐘到崗,按“一看(食材外觀)、二聞(有無異味)、三嘗(口味溫度)”流程檢查;若陪餐行政人員臨時無法到崗,必須提前2小時向分管副園長報備,確保“陪餐不缺位”。
“作為咱們班的家委代表來學校參加第五屆家委會會議。午點杯子蛋糕,還沒吃就已經聞到香香的雞蛋味,蛋糕松松軟軟,用料十足。”9月16日,參加了幼兒園家長陪餐活動的湛江市第六幼兒園大四班周卓恒的媽媽頻頻點贊,“咱們六幼今天的醬油雞,蠔油生菜,番茄土豆肉片湯,口味與營養搭配都很符合幼兒生長發育需求,小朋友們都吃得津津有味,老師們耐心地陪伴孩子們用餐,用餐期間老師們不時地幫有需要的孩子們添加飯菜,也提醒孩子們用餐要保持安靜,形成良好的習慣。飯飽菜足后的小朋友們一臉滿足。在這里給幼兒園和老師們點個大大的贊!”
據了解,今年初市教育局印發《湛江市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專項工作機制》,明確“校長第一責任人、食品安全總監統籌、食品安全員執行”的“三類人”責任清單,并將陪餐制度納入學校考核“一票否決”項。目前,全市1939所供餐學校已實現“陪餐制度100%全覆蓋”,開學首日校長陪餐率達100%,相關經驗還在全省專項行動推進會上作了交流。
寸金培才學校,安全員、家委正在檢查后廚。
校領導家委學生“圍坐一桌” 家長監督延伸到“后廚”
“今天的陪餐家長是李康金媽媽和國觀寶爸爸,請兩位到登記處核對身份,隨后觀摩食材驗收。”9月15日中午,寸金培才學校食堂入口的廣播響起,兩位家長跟著學校食品安全總監走進食材倉庫——貨架上,大米、食用油的包裝上貼著“供應商資質二維碼”,手機一掃就能看到檢測報告。“以前總好奇孩子吃的菜從哪來,現在一看全明白了。”陪餐家長國觀寶拿起一袋青菜,翻看標簽上的生產日期。
這種“校級領導+中層干部+家長代表”的三方陪餐體系,如今已在湛江全市推廣。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校領導側重統籌,中層干部盯細節,家長代表帶‘校外視角’,三方協同形成‘管理-監督-反饋’閉環。”以雷州市為例,今年3月,當地四套班子領導走進駐點鎮街學校食堂陪餐,既查食材質量,也聽學生心聲,幫助學生“吃得更好!”
在湛江市第六幼兒園,家長的監督還延伸到了“后廚”。該園實行“家長膳食委員會月查廚房”制度,每月1次,家長代表可穿好防護服,全程觀摩蔬菜清洗、肉類切配、食品制作。家長周婷婷介紹說,陪餐后提了“希望水果多樣化”的建議,一周后幼兒園就新增了多樣水果,“孩子回家說‘幼兒園的水果變好吃了’,我的意見被聽進去了!”
學生的“聲音”,是陪餐監督的核心。在湛江市實驗小學,陪餐老師會隨身攜帶《學生意見本》,專門記錄孩子們的想法。學校李偉書記笑言,現在學生們都知道“找陪餐老師提建議管用”,有時還會主動拉著老師看自己的餐盤:“你看,今天的飯菜我吃完了!”
遂溪縣教育信息中心的實時監控。
互聯網+明廚亮灶 讓安全“看得見管得嚴”
“叮!檢測到后廚人員未按規定佩戴工作帽,已自動抓拍并發送預警。”在湛江市教育局智慧監管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指著大屏幕上的畫面介紹:“這個紅色預警,會同步推送給學校食品安全員和教育局督導員,要求1小時內反饋整改情況。”
今年以來,市教育局牽頭協調市場監管局,推動全市1939所有食堂的學校“互聯網+明廚亮灶”100%接入市級智慧監管平臺,新增的AI智能抓拍功能,可自動識別“未戴帽、抽煙、食材混放”等12類違規操作。“以前靠人工巡查,一個縣區的工作人員一天最多查5所學校,現在AI執行24小時值守,能同時監控200多所學校,效率大幅提升。”據介紹,截至11月,平臺已自動識別違規操作432次,整改率達100%。
這樣的“智慧守護”,在學校也隨處可見。在寸金培才學校,食堂新安裝的攝像頭正對著陪餐區,領導每日配餐的場景,點開視頻系統就能看到。在湛江市實驗小學的食堂,墻角的攝像頭正對著后廚操作區,家長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的“明廚亮灶”板塊,就能實時看到蔬菜清洗、菜品烹飪的全過程。更貼心的是,市教育局正在推進的“膳食經費智慧監管平臺”,將分批上線。該平臺不僅能讓家長查看食材采購明細、經費收支情況,還能自動比對食材價格與市場行情,杜絕“高價采購”。該平臺上線后將進一步讓校園餐“花錢透明、吃得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