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記者從霞山區解放街道了解到:解放街道作為中心城區的重要區域,毗鄰兩大主干道,平日里人流量巨大。臺風“麥德姆”裹挾著狂風暴雨肆虐而過,致使解放街道兩邊的樹木大量倒伏,有的橫亙在機動車道中間,有的鋪滿整個非機動車道,給群眾出行帶來極大不便。解放街道黨工委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擔當,迅速凝聚黨群力量,全力以赴推進救災復產各項工作。
解放街道全力推進復工復產。(通訊員供圖)
■黨建引領聚合力,搶險救災齊上陣
臺風過境,解放街道黨工委第一時間統籌6個黨組織、11支黨員先鋒隊,從防風救援一線轉戰災后恢復重建一線。400多名黨員網格員、社區“兩委”干部等迅速下沉一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市統計局“雙報到”黨組織聞令而動,主動加入清理隊伍,與街道工作人員并肩作戰,深入背街小巷清理被臺風吹散的垃圾、雜物,確保每一處角落恢復整潔。他們與群眾攜手并肩,扎實開展道路清障、設施搶修等搶險救災復產工作。眾人以“白加黑”的方式,打通了城市“毛細血管”,讓街巷重現整潔有序。
在網格化管理機制的助力下,黨員干部、志愿者和群眾共236人迅速集結,對轄區內展開“地毯式”排查。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仔細查看綠化苗木倒伏受損、道路積水情況。大家齊心協力、分工合作,清理倒伏樹木、道路障礙,疏通積水路段,還搶修了通信、交通、供電、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為復工復產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清理工作中,人民子弟兵加入其中,成為轄區內的主力軍。他們手持專業工具,將橫亙在道路上的大樹迅速鋸斷,隨后與街道工作人員、志愿者們緊密配合,高效有序地推進清理工作。
■徒手清障保暢通,多方聯動顯擔當
為盡快恢復道路通暢,解放街道積極聯系吊車、鉤機和貨車等清理車輛。然而,在清理機器和車輛還未到達的緊急時刻,街道發動掛點單位、民兵、轄區內企業和志愿者組成災后重建先鋒隊,率先展開了清理行動。先鋒隊隊員們徒手清理倒伏在主干道上的路障,將長達十幾米的沉重樹干搬離;他們協同發力,將傾倒在群眾車輛上的公共宣傳欄安全移除。
不僅如此,在災后重建過程中,解放街道還成功及時處置了法式風情街燈帶短路著火的問題。當時,法式風情街樓上燈帶被臺風吹斷,懸掛在樓面,發生短路著火,情況十分危急。街道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發現后,迅速拉起警戒線,并緊急聯系市供電局、市城綜局、市和區的文旅部門等單位以及物業。各方力量迅速響應,緊急拉下電閘并剪斷燈帶,成功阻止了火情的進一步蔓延,保障了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暖心護送群眾歸,溫情服務暖人心
臺風來臨前,解放街道妥善轉移了26名群眾,確保了他們的生命安全。臺風過后,街道沒有忘記這些群眾,積極組織力量將他們安全送回家中。
對于獨居老人,街道更是格外關懷,專門安排車輛到酒店將他們安全接送回家。在護送過程中,工作人員細心攙扶老人,幫他們提拿行李,一路上噓寒問暖,讓老人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一位獨居老人激動地說:“感謝你們,在這么困難的時候還想著我們,把我們照顧得這么好!”這一暖心舉動,不僅體現了街道對群眾的關愛,更彰顯了風雨無情人間大愛的深厚情懷。
風雨無情,人間大愛。在臺風“麥德姆”的考驗面前,解放街道黨工委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掛點單位和支援單位等團結一心,積極開展復工復產工作。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展現了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下一步,解放街道將繼續發揚這種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工作,讓街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