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湛江赤坎老街,在柔和的晨光中緩緩蘇醒。青石板路蜿蜒伸展,串起十個曾見證無數商船往來的古碼頭;南洋風格的騎樓靜靜矗立,細膩的雕花與斑駁的墻面在低語往日的繁華。這里曾是粵西最繁華的商業中心,素有“千年古商埠”美譽,但也曾面臨建筑衰敗、基礎設施滯后、人口外流的困境。
老街的轉機,源于一場以“點、線、面”推進,投入1.3億元國家專項資金的系統性保育活化實踐。赤坎區以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按照“修舊如舊、活化利用”的原則,讓這片承載著城市記憶的歷史街區重新煥發生機。
越秀赤坎產業共建非遺文化館。(攝影:周夢雅)
“點”上出彩
老建筑復蘇為文化地標
行走在赤坎老街,仿佛步入一座“沒有圍墻的城市博物館”。經過精心修復的廣州灣商會舊址,如今是“小林漫畫”閱讀空間,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文化沙龍場所;曾經的深宅大院靜園,化身為“歲月如光”主題展覽館,以老照片娓娓道來百年變遷;染房街匯聚了湛江市及廣州市越秀區的非遺文化,成為一條活態的“非遺長廊”;光裕堂從危房變為湛江首家生蠔主題文化館……
“我們最早在2023年提出‘城市博物館’概念,就是想把這些散落的歷史珍珠串起來,建設成為一個引領文化、弘揚精神的平臺集群。”赤坎區文旅體局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區已投入約1.3億元,改造了49個建筑單體,六國大酒店、森園等一批重要點位正在復蘇。
赤坎區文旅投公司負責人謝國榮猶記靜園修復時的場景:“我們請來省里的文物專家,拆掉一處違建后,發現了黃色的原始墻體,就依據這個色調去還原它原本的色彩?!?/p>
百年騎樓建筑光裕堂在工匠們的巧手改造下,從破敗不堪的危房變身為赤坎區首家生蠔主題的特色展館,“大鵬文創”進駐其中,創始人肖治鵬看中此處兼備經濟與文化效益:“老街像條大河,我們是小魚,水漲了,魚才能游得歡?!?/p>
“線”上貫通
串聯民生脈絡
赤坎的改造,串起了兩條清晰的線:一條是有形的街巷游覽經線,另一條是無形的民生保障緯線。它們共同編織成一張讓居民和游客都安心溫暖的網。
“改造之初,有些居民覺得我們是‘打空炮’,可能響一聲就沒了,當時一家家走訪勸導做思想工作?!敝x國榮坦言。工作的突破始于實實在在的惠民成效。赤坎區文旅投公司接收并修繕了上百棟公房,并對大通街、中興街等道路進行改造,新增消防設施、鋪設地下管線、安裝147盞路燈,老街第一次擁有了溫暖而安全的光亮。
人的安置更為重要,28戶原危房住戶遷入新居,不僅居住條件得到改善,老街坊仍為鄰里。項目組多次召開街坊座談會,面向居民群眾征求改造建議,例如將南興街39號的后院空地改造成“文旅口袋花園”就是居民提出來的,并在此舉辦了首屆“赤坎老街年例”。同時,新增近800個地下車位、改造景區公廁、提升游客中心功能……基礎設施全面提升,為老街復興筑牢了根基。
修復后的廣州灣商會舊址。(攝影:周夢雅)
“面”上開花
業態活水澆旺老街煙火氣
古老的商埠基因,因新業態的注入而重煥活力。
2024年7月,赤坎老街商會正式成立,成為連接政府、商戶與原居民的橋梁?!拔覀冋龂L試一種新模式,住戶有房但缺資金和經驗,商會有資源來引入專業商家改造、運營,用租金抵扣裝修費,最終產權仍歸居民,活化了老房子,也帶來了客流?!背嗫怖辖稚虝貢L葉正浩介紹道。
幸福里文化創意集市人潮涌動,游客穿梭在琳瑯滿目的攤位中,這里過去僅在節假日出攤,如今已成為常態化市集?!拔幕械纳虘粽屑{非常搶手,約80個攤位,一度吸引數百人報名?!敝x國榮介紹道,文化集市不僅帶動了周邊商鋪,也為附近居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2023年至今,赤坎區文旅部門在老街舉辦文旅活動超千場,“文旅+消費”在這里實現雙向賦能,一個留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的赤坎老街正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來源:“學習強國”赤坎融媒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