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海南文昌分外熱鬧。多型火箭密集騰空,高密度發射已成常態。8月13日14時43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遠征二號上面級,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8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8月26日3時8分,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10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兩次發射恰逢暑假,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奔赴海南,感受現場的震撼。

親臨現場。
現場見證——
祖國航天事業的偉大在眼中具象化了
以前,我經常聽見大人們說起火箭發射的消息,看著一枚又一枚火箭被送上太空,大家的內心總是十分自豪。雖然一直深深地為之驕傲,但我總覺得那與我的生活有距離。直到8月13日,我和媽媽來到文昌,親眼見證了火箭發射的場景,我的心情激蕩得久久不能平靜。
一路上,媽媽不止一次和我談論她的激動之情,不斷地表達出對現場觀看發射的期待。我則想起過去在新聞上看到過的直播。確實,火箭發射對于我們來說似乎已成為“家常便飯”,隨著火箭發射的次數變多,祖國航天事業如浩蕩星河般閃耀人眼,每一次騰空而起的烈焰都書寫著奮發圖強的航天篇章。
經過一路的奔波,我們終于來到了龍樓鎮,馬路上到處都是來往的車輛和行人,大家都熱烈地討論著有關發射的話題。穿過一棟棟住宅,我們來到一棟樓房前,爬上四樓,那便是我們觀看發射的位置。架好錄制的設備,我們便進入了漫長的等待。
遠處的火箭正在添加燃料,發射底座周圍冒出濃濃的白氣,與四周雜草一片的荒處形成明顯的對比,周圍的人時不時低頭看看時間,又抬頭看向遠處。隨著倒計時歸零,長征五號火箭尾部噴吐出耀眼的橙紅色烈焰,滾滾白霧如浪濤般向四周翻涌。
巨大的轟鳴聲從遠處傳來,大地微微震顫,我的心臟也跟著這聲巨響強烈地跳動起來,激動的喜悅逐漸涌上心頭。火箭緩緩離開發射塔,速度越來越快,拖著長長的尾焰直刺蒼穹。熾熱的氣浪撲面而來,轟鳴聲如雷霆貫耳,震撼人心。
火箭越飛越高,尾跡在湛藍的天空中劃出一道壯麗的弧線。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呼,許多人高舉手機記錄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短短幾十秒后,火箭化作天際的一個光點,只留下擴散的煙云,見證著中國航天又一次壯麗遠征。
整個過程,我手舉著手機,眼睛卻緊盯著升空的火箭,望著它從一個龐然大物逐漸變成一個小小的光點,我久久不能平靜:親眼見到火箭升空,祖國的航天事業的強大在這一刻、在我眼中具象化了。親臨現場見證的震撼遠非在電視機前觀看的感受可比擬。火箭突破音障的一剎那,橙紅色的尾焰瞬間收束成幽藍的馬赫環,一圈乳白色的音爆云在體箭腰間綻開,如同告訴整個宇宙:我們來了!
回程的路上,我依舊不停回憶著火箭發射的場面,中國火箭的每一次發射,都是大國崛起的有力見證;熾白的光芒刺破蒼穹,不僅是一枚火箭升空的瞬間,更是中華民族向星辰大海邁進的鏗鏘步伐。
(文/圖 通訊員 林沛祺)

8月13日,游客現場見證發射。 新華社發
航天發射溢出效應——
“高人氣”轉化為“消費力”
火箭的一次次升空,猶如強大的引擎,引爆了海南的旅游熱潮。在海南,觸摸宇宙不止一種方式。3月27日,文昌國際航天城極星隕石博物館啟動試運營。當日,上海世外附屬海口學校研學團成為首批探館者。孩子們興致勃勃,聆聽講解員介紹趣味知識。
“館內分設六大主題區,陳列著400多件來自世界各地、形態特征各異的隕石標本。游客可以近距離觀察隕石標本、參觀隕石演化場景,還能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沉浸式體驗‘星際探索’。”博物館館長梅華介紹。
梅華本是一名隕石收藏愛好者,為何他決定把藏品“搬”到文昌?“一來希望藏品發揮價值,供更多航天愛好者觀賞;二來看好商業航天帶來的流量潛力。”梅華介紹,2023年,他們團隊和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起這座特色博物館。
航天遇上旅游,溢出效應顯現。
從文昌淇水灣沿岸的山海天國際會展中心樓頂遠眺,數公里外的火箭發射場清晰可見。去年起,這座以承接會展、為周邊居民提供文娛空間為主的建筑開辟了新業務——火箭觀禮。
“海南自然環境好,又有國內唯一的低緯、濱海火箭發射場,每次發射都能吸引大批游客觀看。”會展中心運營負責人辛國濤說,在龍樓、東郊兩鎮,不少民宿運營起樓頂觀禮業務。
觀看火箭升空只有幾十秒,等待時間可能長達幾小時。如何讓游客體驗更好?辛國濤一直在琢磨。會展中心屋頂目前可容納300多人同時觀禮,并提供茶歇,開展航天知識講座、觀影活動等。
今年,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先后公布兩批航天發射觀賞點白名單。“航天旅游市場正在走向規范。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做出特色,把‘高人氣’轉化為‘消費力’。”辛國濤說。
(本報綜合)
國內主要發射場: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建設的第一個衛星發射場。它位于甘肅省酒泉市東北地區,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干燥少雨,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是發射航天器的理想場所。
1960年11月5日,這里成功地發射了中國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導彈。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也在這里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這里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在這里發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中國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也在這里發射成功。
1987年8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法國馬特拉公司提供了發射搭載服務,使中國的航天技術從此開始走向世界。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以發射地球靜止衛星為主的航天發射基地,擔負通信、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應用發射任務。發射中心總部設在四川省西昌市,發射區位于該市西北約60公里處,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發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來發射過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實用通信廣播衛星及實用通信衛星。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試驗衛星、應用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區,具備了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和高精度測量的能力,擔負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資源、通信等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發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
文昌航天發射場
文昌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天宮”空間站艙段和“天舟”貨運飛船的發射任務。主要任務是負責運載火箭、飛船、空間站、有效載荷和航天員系統裝船設備在發射場的測試和發射,并提供相應保障條件。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于2007年8月啟動建設,是生態、環保、開放的航天發射場。
(綜合新華網、國家航天局官網、中國載人航天官網等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