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廉江市營仔鎮,驕陽下的村墻前,廉江一中的美術教師們正俯身于斑駁墻面,以細膩筆觸勾勒出沿海風情的浪濤、民俗節慶的歡騰、特色產業的豐饒。一幅幅墻繪如敘事詩,讓沉默的村墻成為鄉土文化的鮮活展臺,更讓整個村莊化作一卷可觸摸、可感知的藝術長卷。
為扎實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廉江市以“綴美行動”為抓手,將其作為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的關鍵舉措。通過制定《廉江市“綴美行動”鎮村風貌提升實施方案》,舉辦“綴美行動”鎮村風貌提升培訓班,組建由7個部門組成的指導小組下沉鎮街,再輔以社會資金籌集、全市中小學美術教師與學生志愿者動員……多方合力下,廉江市21個鎮街已綻放200多幅墻繪佳作,一批獨具廉江特色的鄉村藝術示范點應運而生。
多方聯動聚合力,藝術為筆繪振興
“綴美行動”的深層密碼,在于凝聚各方力量,奏響振興共鳴。在這場鄉村蝶變中,政府、學校與村民各司其職、同向發力,共同奏響振興樂章。
政府引領定航向。以打造美麗鎮村樣板為目標,政府為行動錨定清晰路徑,探索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美麗鎮村,形成可持續、可復制的鎮村風貌提升“廉江模式”,讓藝術賦能有章可循、有力可依。
學校助力賦美學。嶺南師范學院、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整合美術設計、環境藝術、鄉村規劃等專業力量,結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攜手市內中小學美術教師與學生志愿者,組建專業團隊深入49個重點村。他們以墻繪為語、以園林為詩,將專業美學基因注入鄉村肌理,讓鄉土氣息與藝術韻味和諧共生,讓鄉村之美既有“煙火氣”,更有“藝術味”。
村民參與聚民心。從最初“干部干、村民看”的觀望,到主動遞梯子、搬凳子的熱情參與,村民們逐漸成為行動的參與者與守護者。“全民綴美共守護”的氛圍日益濃厚,讓這場變革始終縈繞著煙火氣與人情味。
因地制宜創特色,一墻一景訴鄉愁
“綴美行動”的精髓,在于深度挖掘各村“文化根脈”,將歷史記憶、民俗風情與產業特色巧妙融入墻繪與園林設計,讓每一面墻都成為講述鄉土故事的“文化使者”。
吉水鎮白石村、江頭村的墻繪里,樹菠蘿樹下孩童嬉戲的天真、番石榴壓彎枝頭的飽滿,暈染出“瓜果之鄉”沁人心脾的清甜;營仔鎮北堤村的墻面上,金黃稻田與鮮活水產交相輝映,“湛江第二大糧倉”的豐饒圖景躍然眼前,“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振興愿景仿佛觸手可及;河唇鎮的畫筆,定格了老一輩挑著番石榴、紅楊桃乘列車外銷的場景,既彰顯著交通樞紐的獨特優勢,更喚醒了人們對鐵路歲月與農耕文明的集體記憶;高橋鎮大沖村“孩童爬窗摘果”的溫馨畫面,讓鄉村生活的暖意凝固成永恒的藝術瞬間……
從“環境美”到“生活美”,從“文化興”到“人心聚”,“綴美行動”以藝術為橋,不僅擦亮了廉江鄉村的“顏值”,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力”。這幅在鄉間田野徐徐展開的鄉土畫卷,正書寫著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嶄新篇章,讓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在藝術的暈染中愈發清晰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