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025年乾塘荷花文化季暨“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系列活動在坡頭區乾塘鎮荷花世界開幕。
(7月28日《湛江日報》)
乾塘荷花文化季活動已舉辦多年,今年的獨特之處在于“媒體+”模式的深度滲透——這并非簡單的宣傳疊加,而是讓媒體成為產業鏈的有機組成部分,為蓮藕產業注入全鏈條賦能的新動能。
以往的“+媒體”模式,多是產業發展到某個節點時的被動宣傳,如同為成熟果實套上一層保鮮膜,雖能短期保鮮,卻難以改變果實生長的土壤。而“媒體+”模式則像精準滴灌的活水,從種植源頭滲透到加工、銷售、文旅等全環節:當16.86斤的“藕王”通過鏡頭走進千萬網友視野,當“哪吒荷你共赴乾塘”的奇幻故事通過短視頻平臺破圈,媒體已不再是旁觀者,而是產業鏈的“重塑者”。
從“+媒體”到“媒體+”的轉變,關鍵就在于讓媒體全方位參與到全產業鏈構建的全過程,在資源整合、信息傳播、品牌塑造以及產業推動等方面發揮其獨特作用。
從品牌塑造層面看,以往乾塘蓮藕雖有一定種植規模,但在市場上知名度有限。如今,借助媒體強大的傳播力,“乾塘蓮藕”這一品牌能更精準細分地進行傳播,有效提升了品牌影響力。更令人期待的是,在農文旅融合的賽道上,“媒體+”將催生新創意、新場景、新爆款。活動期間將舉辦荷田音樂節、太空蓮科普展等一系列活動,在“媒體+”賦能之下,將成為全國網友圍觀廣東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新窗口。“內容創作—媒體傳播—流量轉化—消費落地”的閉環,將讓“十里荷花”的生態價值,通過“日賞荷、夜狂歡”的場景設計、流量推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
更深層的賦能在于對產業鏈條的重構。乾塘鎮蓮藕產業過去存在銷售渠道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媒體+”的介入,相當于在線上線下搭了一座“橋”。媒體不僅是傳播工具,更努力成為資源對接的紐帶:助農直播間讓蓮藕粉絲、即食藕制品直達消費者餐桌,解決“豐產不豐收”的痛點;權威媒體矩陣的品牌塑造方案,讓“乾塘蓮藕”從地方特產升級為區域公共品牌;通過報道吸引的科研力量,將推動蓮藕品種改良和深加工技術升級。這種“媒體搭橋、產業唱戲”的模式,讓分散的種植戶、加工企業、文旅資源形成合力,構建起“生產有標準、銷售有渠道、品牌有價值”的現代農業產業鏈。
值得關注的是,“媒體+”還在培育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乾塘鎮計劃培育的“新農宣”人才,正是讓這種賦能模式可持續的關鍵。當農民學會用鏡頭記錄種植過程,用直播講述鄉土故事,媒體賦能就從“外部輸入”變成了“內部生長”,這正是“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強鎮興村的生動實踐。
從“+媒體”到“媒體+”,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發展理念的迭代。乾塘的探索證明,當媒體深度融入產業發展,不僅能讓蓮藕這樣的“土特產”飄香更遠,更能讓更多鄉村用得上“流量”,找到屬于自己的“破圈”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