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這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凝結著我們黨長期管黨治黨的豐富經驗,更是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在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偉大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寶貴財富。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緊密結合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深刻領悟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傳承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使我們黨永遠得到人民群眾支持和擁護。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在各個歷史時期,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人民群眾用自己的行動,堅定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黨也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互動中,深入了解民之所盼,及時解決民之所憂,從而贏得了民心、凝聚了人心。黨同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制勝法寶。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作風建設提到新的高度,深刻指出“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并警示全黨,“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我們黨以作風建設新氣象贏得了人民群眾信任擁護。脫貧攻堅戰場上,數百萬干部深入貧困地區,帶領群眾拔掉窮根,兌現了“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地震、洪水、臺風等天災面前,廣大黨員沖鋒在前,萬千群眾積極配合,構筑起一道道堅固的防線。新時代黨和國家歷史性成就的取得,無一不是黨和人民群眾齊心協力、并肩作戰的結果,也充分證明了只要黨和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一起,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經過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廣大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群眾觀念得到強化,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黨的形象得以重塑,執政根基進一步厚植。也要清醒看到,部分黨員、干部在貫徹群眾路線、做群眾工作中,仍然存在思想偏差、情感疏離、能力不足、作風不實等問題。有的疏遠群眾、脫離群眾,“跑上面多、跑基層少、與群眾遠”;有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還比較嚴重,不了解真實的民情民意;有的不愿和群眾打交道,怕同群眾接觸惹事上身、怕跟群眾交流脫不開身、怕為群眾辦事麻煩纏身;有的不會做群眾工作,同群眾搭不上話、坐不到一條板凳上去;還有的對待群眾態度冷淡,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等。對這些問題不能聽之任之,必須嚴肅糾治,否則就會損害黨的威信和形象,危害黨的事業。
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新時代新征程,風險越大、挑戰越多、任務越重,越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以好的作風振奮精神、激發斗志、樹立形象、贏得民心。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確保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落地見效,對照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聲、先輩先進“四面鏡子”,補足精神之“鈣”,須臾不忘人民群眾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不斷增強服務群眾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牢記創造業績的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俯下身子、沉到一線,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群眾工作,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全體黨員都要站穩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強化使命擔當,以優良作風把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凝心聚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奮力拼搏。
(本文刊載于《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25年第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