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湛江鄉村春節聯歡晚會在麻章區湖光鎮那柳村舉行。 記者張鋒鋒 李忠 歐陽澤 攝
開欄語
紅土潮涌處,善治正生花。當“百千萬工程”的春風拂過湛江的藍海紅土,由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群眾共治的基層治理新實踐正在湛江大地蓬勃生長。我們推出《紅土社會觀察》專欄,以黨建為引領,在黨委政府與群眾的雙向奔赴中,探尋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治理密碼。
專欄關注三重維度: 一觀政府搭臺之智,聚焦“放管服”改革的湛江解法:看政務服務如何從“窗口”延伸到“村口”,探“網格化+數字化”如何織密基層治理網絡。 二是察社會聚力之效,記錄多元力量參與的創新實踐:從行業協會與縣域的一對一共建,到企業結對幫扶打造“家門口就業圈”的產村融合案例,從志愿者組織參與社區養老的溫情故事,到新鄉賢反哺故里的治理賦能,展現社會力量的破局擔當。三聽群眾共治之聲,捕捉基層智慧創新:觀察“積分制”、村晚、田頭協商激活鄉村治理的生動圖景,讓“群眾說事、議事、主事”成為社會治理的最美和聲。
這座城市正在為新時代發展作詮釋。讓我們做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讓制度設計的“規劃圖”與民間智慧的“實景畫”交相輝映,讓“百千萬工程”的故事作街頭巷尾的鮮活實踐。期待與您共執“善治”之筆,在這片熱土上續寫“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湛江新篇!
湛江村晚:文化為“引” 凝聚鄉村發展合力
今年春節湛江哪條鄉村火出圈?以“海洋歡歌·幸福湛江”為主題的“中國電信”2025第二屆湛江鄉村春節聯歡會在麻章區湖光鎮那柳村舉辦,一時間那柳村成為網紅村,直播現場吸引上千萬流量,網友們紛紛驚嘆:湛江的鄉村太漂亮啦!
“今年我們村的除夕很特別!”昨天下午,那柳村黨支部書記許東微興奮地告訴記者,村干部和村民們在除夕這天下午還圍繞村晚開會座談,這次在家門口參與湛江村晚對大家觸動很大,村民們更熱心支持村的事務,村晚帶來的巨大流量讓大家更有信心積極拓展鄉村農文旅產業。
村晚展現鄉村凝聚力
圍繞“一產業鏈、一村文旅、一臺晚會”,第二屆湛江村晚將主舞臺活動定在那柳村,讓湛江村晚回歸鄉村,真正賦能鄉村產業振興。那柳村是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省首批“百千萬”典型村、第四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在這里精彩上演的第二屆湛江村晚系列活動由湛江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指導,湛江日報社、湛江市委社會工作部以及麻章區委區政府、廣州市白云區派駐湛江市麻章區對口幫扶協作工作組等單位聯合舉辦,以“海洋歡歌·幸福湛江”為主題,結合廣州湛江兩地對口幫扶故事,共同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是一場集觀賞、參與體驗和線上線下消費于一體的鄉村盛宴。
舞臺搭在家門口,演的是鄉村振興身邊事,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屆湛江村晚通過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圍繞宣傳典型村鎮和推介特色產業,不僅是一場文藝演出,更是鄉村文化傳承的重要平臺,是連接村民情感的紐帶,是增進了解、加深感情的窗口。得知在那柳村舉辦湛江村晚,在外打拼的鄉賢紛紛回家鄉支持。
村晚開場節目分別是湛江市國武蔡李佛龍獅團表演的金鼓齊鳴開新運,湛江市國武蔡李佛龍獅團、遂溪縣殷屋舞鷹雄藝術團、赤坎調順網龍魚燈藝術團主演的龍獅雄鷹慶華年。編導這一節目的是文化人士朱衛國。他認為,這次多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聯合組織村晚活動,為城鄉群眾辦了大好事。2024年,“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乙巳蛇年春節是“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村晚上表演的醒獅是國家級非遺項目,網龍是省級非遺項目,這次參演的100名演出隊員分別來自麻章、遂溪和赤坎三個鄉村。村民聚力展演,意義重大。
展示湛江海韻、唱響百千萬情、共享幸福生活,這是第二屆湛江村晚的三個篇章內容,從海洋特色文化到非遺展示,從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到時代感滿滿的電商直播場景融合,讓村晚更具觀賞性、趣味性和貼近生活親切感。
村晚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村晚”賦能基層治理行動成色更足。湛江村晚不僅集合了眾多的單位力量,更有來自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力量的加入,正是通過開展湛江村晚的系列活動,促進村民間的交流互動,增進鄰里和諧,激發廣大群眾的創造力,展現“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治理成果,弘揚優良風氣。那柳村鄉風文明,村民共治,引領鄉村風尚向上向美向善,提升鄉村凝聚力。
湛江新農人的甜蜜直播間,直觀地宣傳推介農產品。這種創新宣傳推廣形式,既提升了農產品的知名度,又增加了村晚的趣味性;村晚現場的農文旅展示和電商直播間,激發了村干部積極探索發展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新產業的干勁。
村晚系列活動歷時3個多月,邀請了鄉村幫扶一線干部、網紅達人、新農人、青年歌唱家、流行歌手等社會各界大咖,為村晚代言助力;天翼數字鄉村公眾號在省平臺的支持下為湛江村晚開設了專頁,點擊進入全國示范村定位到那柳村,村民邊看直播邊抽獎,興致更濃;湛江日報社融媒矩陣聯合湛江廣電網、縣市區融媒號、APP以及網絡達人等多平臺聯合直播,實現“電視大屏+手機小屏”全覆蓋,各直播間總觀看近千萬人次。
借著湛江村晚打開的“流量池”,湛品甄選、蝦先生、茗皇茶、粵海悅金鯧魚等湛江農產品電商直播帶貨如火如荼;農文旅展區人氣爆棚:皮脆肉香的麻章燒豬、清香軟糯的艾葉餅、飽含美好寓意的年糕等麻章特色美食一一亮相;海紅米,釋迦果、圣女果等湛江特色水果,湛江生蠔,福海臘味,農發集團展區的湛品系列——海邊姑娘金鯧魚,畫景對蝦,茂德公辣醬,火山紅薯,嶺北嶺南紅橙汁,壹號臘味禮盒等各類“明星湛品”也紛紛出圈,為觀眾帶來一場味覺與視覺交融的雙重盛宴。
村晚賦能鄉村治理新格局
村晚的成功舉辦離不開村民的廣泛參與。他們積極參與舞臺搭建、節目內容編排等過程,親自提供后勤保障,在每個環節都有了新體會和認識。這種參與過程就是鄉村治理的生動實踐。
村干部和村民組成志愿者隊伍,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如搭建舞臺、迎接來自各地觀眾等等。村民們家家戶戶自覺協助維護進村交通秩序。村晚給村民們帶來了自豪感,并由此轉化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內在動力,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特別是村干部和村民們通過參與活動管理,提升了組織活動、協調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文化活動,提升村民們的文明素養,凝聚合力發展家鄉的干勁讓村民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種變化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為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開展“我的村我的節”村晚、村超、村BA等群眾性文體活動,是我市在2025年發動群眾參與“百千萬工程”專項行動提出的其中一項。湛江村晚的舉辦,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勵和發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促進村民間的交流互動,增進鄰里和諧,不斷激發廣大群眾的創造力,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增添動力。
湛江村晚的成功實踐證明,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它以文化為紐帶,凝聚了鄉村發展的合力;以產業為支撐,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以人才為引領,激發了鄉村創新的活力。村晚這個平臺,展示了湛江鄉村的新風貌、新成就,也讓更多人關注鄉村振興,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向鄉村匯聚。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