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新簽約“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基地項目”、“PCB鋁基覆銅板項目”和“水下清潔機器人項目”等項目24個,總投資預計71.13億元。其中投資額超億元項目11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項目7個。目前在談招商引資項目超20個,意向投資額超過50億元。項目大部分屬于科技型項目,創新能力強,專精特新產業集群發展后勁充足。——-這是今年以來廣湛園(奮勇高新區)招商引資工作交出的亮眼答卷。
廣湛園貫徹落實廣湛“核+副中心”對口幫扶產業協作的部署要求,以招商引資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高標準建設產業轉移主平臺、打造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主陣地,園區建設和產業協作取得一系列新成效。
該園用足招商合伙人獎勵政策,推動聯動招商,吸引招商合作伙伴,創新園區招商建設合作機制等,全力加快招商引資。發揮基金招商優勢,主動對接粵科公司,強化資源對接、產業招商聯動,加快項目簽約落地。
位于廣湛園內的德高防水生產基地。
推進精準招商模式
廣湛園出臺“招商8條”,與銀行、基金公司、大型企業、協會等30個機構簽訂招商合作人協議,結成招商伙伴聯盟,延伸園區招商觸角,充分利用全球產業招商合伙人資源充分發掘項目。
設立反向飛地。6月24日,在廣州黃埔區納金科技產業園建設的廣湛園反向飛地“1號智造谷。廣湛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空間”掛牌運行,和奮勇孵化器聯動,有7000平方米空間提供入園企業孵化和雙向投資聯動,讓專業第三方機構運營,要求每年推薦50家企業來廣湛園考察,落戶5家。
組建產業母基金。廣湛園與粵科母基金、湛江城發集團三方共同發起設立5.01億元的湛江市首個產業投資母基金—廣湛園產業投資母基金,圍繞園區產業布局,通過資本引領促進項目落地。
實現園區“一張圖”管理
廣湛園出臺了《廣州市-湛江市產業轉移合作園建設總體方案》,積極爭取規劃權限下放,完成廣州市-湛江市產業轉移合作園(奮勇高新區)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組建工作。同時以主體功能區、多規合一等理念,完成了全域1:500基礎測繪。并在此基礎上搭建地理信息平臺,科學優化重塑園區發展“一張圖”,推進“一網通辦”。
該園相繼完成了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土地綜合整治規劃編制、城市組團設計。起步區基礎建設配套-市政工程擬建設4.6公里道路管網,打通園區斷頭路,將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約2000畝。另一方面,對奮勇高新區原在建道路管網進行整改優化,優化后壓減投資5.68億元,節約建設用地面積約260畝,將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約1500畝,夯實招商引資工作基礎。
創新招商+要素供給 推動產業集聚落地
印發《廣湛園招商引資項目入園管理辦法》《廣州市—湛江市產業轉移合作園項目落地審批流程圖》等,全周期強化服務保障;制定“廣湛園20條”,統籌廣州對口幫扶專項資金獎勵兌付,從項目落地、提質發展、創新創業等方面給予資金獎勵支持,全方位強化政策供給,促進更多項目入園發展。
推進熟地招商。廣湛園制定實施《廣湛產業合作園區2024-2026年度土地回收及整備開發工作方案》,結合起步區開發實際制訂土地回收整備計劃,分三年推進完成5000畝土地回收整備,充分做好“熟地招商”、產業轉移引進的用地保障,確保優質先進制造業項目快速導入、精準落地建設。
廣湛園利用廣州市對口幫扶資金,謀劃建設起步區基礎設施配套項目5個,總投資共4.6億元,包括市政工程、防洪排澇、高速路口連接線、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消防站。建設人才公寓、優化原在建道路管網、飲水工程提升等,強化園區硬件設施,夯實招商引資工作基礎。
布局新能源,打好“綠電牌”。廣湛園統籌利用好的陽光和風能資源,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新能源項目,完成400兆瓦新型儲能項目前期籌備工作,新建25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已動工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選址工作全面啟動。100MW/200MWh獨立儲能正在掛地,即將落地建設。
全力推進營商環境提升
為了全面提升營商環境,廣湛園將更好承接縣區下放的審批權限、管理職能和服務事項等;全方面、多角度對園區的基本情況、特點優勢、招引政策開展宣傳,擴大和提升園區知名度和競爭力;開展審批制度改革,依托“一網通辦”體系重塑優化投資項目審批、工程管理流程,實現精簡提速。
通過一站式服務中心、企業眾創空間導入政務服務、社會事業服務、金融保險服務、質檢計量服務等,廣湛園將讓企業和群眾實現“辦事不出園”。
按照廣州市-湛江市產業轉移合作園區規劃建設方案,廣湛園將持續推進規劃提升、基礎設施提升、營商環境提升、產業招商落地、創新能力躍升、綠色低碳發展、產業開放協同七大工程。
數字看發展
1-9月,廣湛園(奮勇高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和規上工業產值均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8億元、增長23.8%,完成年度計劃81.4%,超時序進度6.4個百分點;規上工業產值15.9億元、增長12.2%;規上工業增加值1.9億元、增長14.5%。預計,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3億元、增長1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產值23億元、增長2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00萬元、增長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