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洋鎮南端暖灘生態停車場。
5月24日,記者走進徐聞縣下洋鎮“南端暖灘”景區,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該處將以“濱海文化+詩歌文化”為特點,發展特色“蠔宅”民宿,全力推進“南端暖灘”濱海旅游區的建設,把“流量”轉化為“留量”。
據了解,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支持下,近年來,下洋鎮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政校企聯手借助“資金+科技+人才”賦能助力鄉村振興,合力擘畫下洋宏偉藍圖。
正在打造的南端暖灘濱海公園。
駐鎮幫村精準發力,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
5月24日,徐聞縣下洋鎮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嶺南師范學院召開,會議總結近三年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情況,并部署規劃下步工作。嶺南師范學院主要領導出席會議。
5月25日,下洋鎮領導班子前往廉江市河唇鎮學習鄉村振興示范帶創建,到廉江市安鋪鎮學習交流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經驗。
第一輪為期三年的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即將結束。大家針對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相關工作進行交流互動,共商大計。近年來,嶺南師范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接續努力做好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貢獻嶺師力量。
抓項目補短板,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來,下洋鎮累計投入鄉村振興專項資金5600多萬元,修建硬底化道路55.7公里,安裝路燈340多盞,“四小園”48個,籃球場5個、文化休閑場所8個,同時進一步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此外,立項下洋鎮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專項債資金2億元,打造美麗圩鎮,創建“七個一”;創建串聯墩尾、社區、下港三條示范村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培育后村、雙溝、小蘇三條第二批示范村。
抓本土人才培育,激活鄉村振興動力。工作隊發揮牽頭單位嶺南師范學院的人才優勢,選派南藥種植、東風螺養殖、農業機械化、村莊規劃設計、社會治理、黨史挖掘與研究等領域的82名博士、教授到鎮開展調研培訓活動,培育了東風螺養殖、南藥、菠蘿、香蕉、良姜種植等一批本土致富帶頭人。另外,嶺南師范學院共派出由282名大學生組成的13支大學生社會實踐隊奔赴下洋鎮開展支教、電商直播與培訓、紅色文化挖掘、人居環境整治、墻繪制作等活動,其中開展集中電商培訓15場,培訓人數近500人次,集中和分散直播80多場次。
抓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成210畝特色南藥(藿香)種植示范基地,利用“高校科研團隊+企業+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的“四位一體”合作模式,很好地激發了群眾發展南藥產業的熱情,吸引了更多農戶和外出務工青年加入南藥產業種植隊伍。通過盤活后六村30余畝荒廢水塘,打造了第一塊蓮子試驗地“后六村清心蓮子種植基地”,以農促旅帶動的餐飲服務行業,為村民創造就業機會。目前,“南端暖灘”文旅品牌項目正在加快施工建設,以“濱海文化+詩歌文化”為特點,發展特色“蠔宅”民宿,全力推進“南端暖灘”濱海旅游區的建設,把“流量”轉化為“留量”。
正在打造的南端暖灘營地。
南端暖灘觀光棧道。
文旅高度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春看謀劃,夏看熱潮。當前,下洋鎮堅持以頭號工程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借助駐鎮幫村的多方力量,充分發揮人才、資金和資源等要素,在全鎮掀起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熱潮。在下洋“南端暖灘”現場,數十名工人正在加緊施工,建設擁有300個車位并配套充電樁的大型停車場,劃定多塊房車營地,建設“蠔宅”民宿,同時配套交通、餐飲等設施。一天天在改變,“南端暖灘”雛形初步呈現。
清晨,縷縷陽光照射在下洋海灘上,溫暖而愜意。游客感受徐徐海風,漫步沙灘,朗誦詩歌,溫暖的大海觸手可及。周末的“南端暖灘”上,吸引來了一些游客到來“嘗鮮”。
下洋鎮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資源稟賦,深挖特色資源,通過打造南端暖灘帶動鎮域經濟發展,融合“紅色文化+濱海文化+體育文化+特色農業+詩歌文化”,打造“以文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模式,擦亮農文旅體融合發展品牌。
據了解,2023年徐聞縣百千萬工程“鎮在進行、村在行動”大比武中,下洋鎮奪得全縣鄉村振興優秀示范帶第一名。此外,該鎮墩尾村和下港村均獲評“十大鄉村振興示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