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遂溪縣全縣16個鎮(街)327個村(含涉農社區)啟動平急轉換機制,9900多張黨建網格轉為“綠色網格”,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鄉村綠化工作,種植各類樹木18萬余株,宜居宜業綠美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在界炮鎮,管護志愿服務隊用灑水車對新栽樹苗開展澆灌等作業。

護綠隊員在行動。
“三分種七分管”,鄉村綠化要做到植好一片、成活一片、管好一片、見效一片,管護是關鍵。在界炮鎮海田村,網格護綠機制具體而清晰。在村道兩旁,“鄉村綠化責任區劃分”告示牌上標明了該路段的綠化主管、管護人員姓名,還將他們負責管理的樹木編號一一列明,管護人員在平日里要承擔澆水、施肥、修剪等工作,切實做到樹有人種、苗有人管,打通鄉村綠化工作的“最后一米”。
在城月鎮,護綠隊員在清除黃花風鈴木下的雜草。
開展鄉村綠化工作,必須要解決好“重種輕管”問題。在城月鎮家寮村,一本本“黨員護綠隊”簽到本記錄了黨員干部悉心護綠的辛勞。家寮村由網格長及網格員組成“黨員護綠隊”,根據本村的網格劃分劃定“綠化衛生責任區”。護綠隊成員共同對本村綠化成果直接進行監督管理,輪流關注苗木、花草的長勢并及時澆水、施肥、防蟲除蟲,對已死亡的苗木及時開展補植補種。

烏塘鎮新屋村新栽樹苗長勢良好。
開展鄉村綠化工作,需要建立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烏塘鎮新屋村巧用“積分制”調動群眾積極性,團結和帶領廣大基層黨員和群眾切實參與到綠化管護工作中來。禮品雖小,卻調動起了大家的積極性,把鄉村綠化這件“村里事”當成“家里事”來看待。

嶺北鎮田增村將樹苗養護與經濟作物種植相結合。
一手抓鄉村綠化,一手抓增收致富。嶺北鎮田增村為了提高樹苗的存活率,創造性地將樹苗養護與經濟作物種植相結合,利用不同植物生長期的時間差和空間差,在樹下套種毛豆、花生等,利用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系統同時噴淋樹苗和毛豆。3個月過去,毛豆即將迎來豐收,樹苗也抽出了新葉茁壯成長。烏塘鎮新屋村立足“荔枝之鄉”資源稟賦和群眾意愿,積極開展以經濟果林為主體、觀賞樹木為點綴的鄉村綠化工作計劃,先后種下各類新品種荔枝樹1500余棵,還在林中飼養蜜蜂、雞鴨鵝,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