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之一的遂溪縣建新鎮下園尾村,這里花紅樹綠,環境宜人,村民樂享舒適的生活環境:有的坐在榕樹下歡快聊天,有的在文化中心下棋娛樂,村中一派祥和。
遂溪縣建新鎮下園尾村。
推廣生活垃圾分類 村莊干凈整潔
下園尾村毗鄰縣道,交通便利,村莊200多人。村莊村道寬敞干凈,房屋坐落有序。四周綠意環繞,村民在房前屋后種上花草,有的巧妙在舊輪胎內種上小花,新穎別致。美觀柵欄內的“四小園”,蔬果青翠欲滴。村前有百香果種植采摘體驗區,供群眾體驗田園采摘。村里有文化廣場、村民活動中心、籃球場等公共場地,為群眾提供娛樂場所。
下園尾村黨支部書記陳香說,村道巷道已100%實現水泥硬底化。建有垃圾收集點1座,保潔員2名,垃圾集中定點、定時收集。3個固定點實現生活垃圾分類且定期收集轉運處理。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完善,雨污實行分流。廁所衛生實現農村無害化全覆蓋。
近幾年來,村黨支部通過“黨建+”模式和大力發動外出鄉賢積極參與鄉村治理,掀起人居環境整治熱潮,率先在農房之間的巷道鋪設彩磚,村內道路實現硬底化。翻新農村公共廁所并建立公廁長效管護機制,建成污水管網和終端投入使用。建成集中的雞舍,還翻新了籃球場,建設了小廣場,改造農房外立面,并對園路修復、開展綠化工作等。整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受到一致好評。
“榕樹下議事”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榕樹下議事”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我們村村小人少,但非常團結。雖然有些小糾紛,但這種‘小摩擦’從來沒有隔夜。”陳香笑著向記者說,這得益于創建“榕樹下議事”基層治理品牌。下園尾村探索基層治理新形式,為了進一步拉近與村民的距離,將政策宣講和村內議事從村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延伸至村內承載了幾代人共同記憶的榕樹下,通過召集村民榕樹下談心、傾聽群眾心聲、回應村民訴求、商議重大事項,打造了聯絡鄰里感情、服務村民群眾、共謀鄉村發展的基層治理前沿陣地,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村民有小矛盾很正常,但他們朝夕相處,只要有溝通的平臺,我們當中間人和事佬,一般都很容易解決。”陳香如是道,有事大家議、有事樹下談。村民每逢有什么糾紛或者村中有什么事要商量,他們都在榕樹下溝通交流。“我們經常到榕樹下,有事說事,沒事就聊聊天。”在榕樹下,陳大叔笑著對記者說。
推行積分管理模式。在鎮黨委、政府和工作隊的指導支持下,該村依托網格化管理優勢,借助積分超市,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以村黨支部為實施主體,建立健全“黨委+黨支部+黨員網格員+群眾”的“紅色網格”,發動村民以宅為單位參與評比,實行“一日一自查、一周一評分、一月一獎勵、一季一評比”,打造具有特色的鄉村治理工作機制。
駐村法律顧問定期舉辦法律講座,充分發揮村中長輩鄉賢溝通協調作用,建設“平安鄉村”。村內平穩有序,群眾幸福指數提升。
在鄉村治理中,村委會充分發動鄉賢帶頭作用。陳香掰起手指頭數起鄉賢熱心公益的一件件事。鄉賢陳良捐了一批紅花玉蕊、嘉寶果、芒果等樹木,價值3萬多元,助力建設綠美鄉村;村中硬底化時,捐款2萬多元;村中每年舉辦籃球比賽,熱心捐款支持。鄉賢陳超在建設飲水工程時捐贈過濾罐,價值4萬多元;在建設“四小園”行動中,也進行捐助。鄉賢陳樹幫助解決飲水工程中砌圍墻的費用;村中一些退休干部也各盡所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持家鄉建設。
下園尾村的積分超市。
發展產業壯大經濟 村民“家門口就業”
為壯大集體經濟,下園尾村堅持從自身實際出發,創新思路,切實做大村集體經濟,盤活資源和引入新活力進村。引進鄉賢在村中興辦企業,投資300萬元建立陳茂水產品加工廠,收購本村、周邊村養殖戶的水產品進行深加工,年產值約500萬元,帶動村民致富。
當記者來到村前由鄉賢承包種植的180畝香附子基地時,陳香對記者說,香附子將在今年內收成,若推出市場獲得成功將在全村推廣種植經驗。
“我們希望把香附子打造成我們的‘一村一品’。”陳香說,下一步,下園尾村將做好基地建設與示范引領,采用科學的田間管理措施,確保藥材品質。同時,下園尾村正積極與制藥企業等下游合作伙伴對接,計劃簽訂長期購銷協議,拓寬銷路。
目前,村中土地流轉400畝,年收入租金約10萬元。其中村民承包村內2個水塘淡水養殖;村民承包240畝土地種植發財樹和玉米……近5年村民通過土地種植風景樹收入100多萬元。“我們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人人都‘有工開’。”
為更好促進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下園尾村規劃利用村邊200多畝地興辦蔬果合作社,探索“黨建+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規劃將辦公樓門前7畝地采用“林糧種植”模式,間隔種植果樹和蔬菜,打造集觀賞和收益于一體的“百果園”;謀劃出租縣道687沿邊做小商鋪,實現村莊增收致富。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