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嶺腳村風景迷人。
暮春三月,記者走進吳川市黃坡鎮林屋村,綠樹掩映間,機械廠內工人們忙碌不輟,校園里書聲瑯瑯。不遠處,田野里稻苗翠綠搖曳,千畝果園新芽吐露……春暖花開,萬物生長,林屋人憑借著勤勞和朝氣,繪制出一幅幅展現村強民富、產業興旺的和美鄉村新畫卷。
林屋村委會下轄林屋、豐田、大嶺腳等13個自然村。近年來,林屋村依托龍頭產業的蓬勃發展,持續深耕工業興村精神文化內涵,積極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強基建、重教育,使富裕村再上新臺階,摘取“全國文明村”“全國十大魅力鄉村”等榮譽。日前,林屋村入選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單。
雙輪驅動
興工富農共發展
切割、打磨、焊接、拼裝……在位于黃坡鎮林屋村的廣東粵凱機械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有序地進行著糖酒機械設備生產工序。
村黨支部書記、公司黨支部書記林建云自豪地介紹林屋村“致富秘訣”:“我們擁有一支技藝精湛的焊工隊伍,生產的設備深受業界好評,不僅熱銷全國,更吸引了海外客戶,如非洲、東南亞等地訂單紛至沓來。村民們齊心協力,企業發展猶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當前,“粵凱”牌的機械設備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積極參與港珠澳大橋及“一帶一路”國外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工業產值連續3年實現正增長,為當地提供400多個穩定的就業崗位。
為解決婦女就業難題,2022年林屋村引進珠三角產業轉移項目——廣東嘉瀅電子有限公司,產品出口非洲、中東等地,年均產值超500萬元,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余萬元,并設立困難群眾幫扶基金。該公司提供“媽媽崗”彈性工作制度,員工月均收入達3600元。
工業引擎的轟鳴,喚醒了農業的生機。近年來,林屋村投資逾千萬元實施農田方格化、排灌自動化、水利設施半自動化改造,推出“機耕、種子、排灌、收割”四免惠農政策,引導村民科學種植,提升農業效益。如今,林屋村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先后建設熱帶果樹主題綜合產業示范園、奇楠沉香產業基地、符屋黃瓜品牌產業加工合作社等,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帶動300余名村民就業,每年為村集體帶來20余萬元收益,實現了工農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據統計,2023年林屋村工業總產值1.13億萬元,創造稅收679.57萬元,村集體工業及農業收入713.67萬元,解決村群眾就地就近就業631人。
干凈整潔的村巷。
“鄉賢+”
共筑文明家園
步入豐田村,濕地公園環境優美,村巷小徑整潔宜人;“四小園”內蔬果茂盛,蝴蝶翩翩;古樹之下,村民悠然乘涼,生態之美與人文之韻和諧交融。
“我們每周開展全村大掃除,家家戶戶踴躍參與。閑置地塊、宅基地被改造成‘四小園’,村民或自行打理,或委托親戚代管。”豐田村村民小組長吳康培向記者介紹。
近年來,林屋村注重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引導村民自治。該村通過積極探索開展積分制治理新模式,設立“積分超市”、紅黑榜等治理平臺,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考核評比活動,激發村民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鄉賢鄉愁植根鄉土,林屋村踐行共建共享的建設理念,匯集政府、鄉賢、村民等各方力量開展鄉村建設。其中,山溪洋村鄉賢李建偉捐資開展村文化室、村道路硬底化等文明建設;黨員符捷頻捐資為符屋村鋪設水泥路、建設農貿市場、敬老院等;村優秀青年姚明春、姚光、姚潮興捐資為姚屋村鋪設水泥路4.3公里。
大嶺腳村一隅,色彩斑斕的兒童游樂設施與古雅連廊涼亭相映成趣。鄉賢引領下,村民建設家鄉的熱情空前高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人居環境大幅改善,鄉風文明亦隨之升華。大嶺腳村村干部林觀泉介紹:“自2015年起,鄉賢積極回鄉參與建設,鼓勵他們改造自家周邊公共區域,既美化自家環境,又為村民提供休閑場所。”如今,大嶺腳村已建有文化公園1個、休閑公園3個,村民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積極參與村莊綠化美化。
近年來,林屋村實現污水管道建設100%完成、村內巷道硬底化建設約80公里、建設污水處理池7座、新建垃圾集中投入點13個、并先后投入使用;重點美化綠化提升村莊主干道15公里,建設生態公園4萬多平方米、打造“四小園”103個、示范帶道路1.4公里,農房外立面改造5棟、墻體彩繪2700多平方米,并實行主干道三線整治和道路瀝青化改造,鄉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全面得到提升。
匠心筑夢
創新人才培養
從工業興村到技術立廠,再到產品走向世界,科教興村、人才強村理念在林屋村落地生根,形成林屋人特有的精神風貌。
林屋村委會積極引入科技資源賦能產業發展,培育新型主體、青年創業團隊與致富帶頭人,與中熱農業科學院南亞所、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中心、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科研機構合作,在產業規劃、種苗繁育、技術服務、產品研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林屋村已構建起以產業創新團隊為核心、科技為支撐的現代農業體系。
“為提高生產工藝和工作效率,廣州重型機械廠曾調動120多名員工來林屋機械廠,手把手傳授專業技術給工人。”駐村第一書記勞富順介紹。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薪火相傳,林屋村委會與機械廠聯合舉辦120多期技術培訓,其中,獲得工程師專業技術職稱9人,獲得助理工程師專業技術職稱16人,獲得機械技術員專業技術職稱28人,獲得國家頒發無損檢測、起重司素、特種設備焊工等各類技術證書260多人,每年勞務輸出收入達到600多萬元。
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林屋村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高標準幼兒園2所,林屋小學、符屋小學、建偉小學共3所,初中和職業高級中學1所,并為本村學生初中和職業高級中學提供免費食宿。
此外,林屋村設有文化樓9棟,利用這些場地打造了“黃坡林屋村新時代實踐站和大舞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大講堂”“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并配備老年人活動室、未成年人活動室、心理輔導室、圖書閱覽室、村民教育室等功能區,滿足村民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需求,文化軟實力與硬實力并舉,共繪鄉村振興的壯美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