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觀賞花海。
“拾光花田”里格桑花隨風輕曳,引得蜂蝶起舞;“喜事林”老樹新綠,枝繁葉茂,村民圍坐林下納涼閑談;“四小園”花壇爭艷,菜園翠綠……3月26日,走進遂溪縣北坡鎮勝昌村,一片綠美鄉村的美景盡在眼前。
近年來,勝昌村緊扣“百千萬工程”實施契機,秉持一村一策、示范帶動、全域提升工作思路,立足自身特色,加強基層治理,因地制宜、高效有序開展綠美勝昌建設,推動勝昌村實現綠美蝶變。
“小切口”建設綠美新農村
3月26日,春光正好,記者走進勝昌村。村口花田處,各色格桑花正競相開放,絢麗奪目。花田旁,紅磚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七彩主題墻繪與藍天白云相映襯,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拍照。
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口,勝昌村賡續花小錢辦大事的建設理念,利用空閑地段,在一花、一木、一墻等“小切口”“小角落”處下心思,打造各類微景觀,推動村莊整體環境“大提升”。
村內因地制宜設計的流水景觀。
“這里原先是一處雜草叢生的荒地,地塊空間較為狹長,且上方有高壓線穿過,難以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開發或建設。”勝昌村村干部李達介紹。為破解村口土地閑置難題,勝昌村秉持“多花心思少花錢”的原則,動員全村干群集思廣益,因地制宜將村牌建設與荒地改造相結合,在村口種植上既美觀又易打理的格桑花,打造“拾光花田”,并同步建設了停車場。如今,視野開闊,花意盎然的村口成為勝昌村的新名片。
“裝飾魚池的材料是在荒地石堆里挑的,過濾缸用的是老房子里廢棄的舊瓦缸。”村民李信在自家庭院的微景觀前向記者介紹,“整個魚池建設不僅沒花多少錢,還整理了院子里原本亂堆亂放的舊物,看著都舒心了。”
據了解,通過鎮一行政村一自然村三級同向發力,勝昌村籌齊一期建設資金220萬元,同時,通過群眾出工、以工代賑等建設模式,鼓勵廣大鄉村工匠參與家鄉“四小園”和小景觀建設,形成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干;長者幫著干,孩子學著干的熱鬧景象。
在巷道和農家庭院建設中,帶動村民活用“四旁”“五邊”留白增綠、見縫插綠、拆圍透綠,根據個人喜好,或依據圖紙,或自主創新,建設“四小園”;巧用磨盤、石牛和簸箕等舊物件堆砌成時尚容器,植花種草,打造醒目路牌小景觀,形成形態各異、獨具特色的農家小庭院。
目前,勝昌村共建設“四小園”20余個,小景觀打造 10余處,“四小園”的建設費用由 92 元每平方米減少至 47元每平方米,累計節省資金近 10 萬元,營造了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綠美宜居環境。
創新鄉村綠化融合基層治理新模式
“提倡植樹造林,庭院植樹種花。”“積極開展家園清潔行動,村民各家各戶門前院內要保持清潔。”在《勝昌村村規民約》中,植綠護綠、維護環境衛生有關條款清晰明確,綠色理念深入民心。
近年來,勝昌村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推進鄉村綠化和基層治理相融合,實現綠滿家園與政通人和同頻共振,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村民在村口小公園納涼。
“這里是村民日常納涼避陰的小公園,也是村中大小事務的‘議事堂’。”勝昌村巧妙利用村前的樹蔭納涼區和村后的榕樹林下休息區等綠色場地,精心打造“榕議事”平臺,結合“平安夜訪”“千干百警入戶”等活動,推動黨員干部主動靠前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訴求、化解鄉村矛盾。
“小創新”驅動“大治理”,通過創新積分制與鄉村綠化工作結合,勝昌村將門前三包、參與村中事務及矛盾糾紛等納入積分考核范圍,積分考核一月一考評、一季一表彰、一年一通報,并將蔬菜種子、樹苗納入積分兌換用品,既可為自家添喜,更為家鄉添綠。
“我們正計劃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村民會議等規章制度,并實現數字監控和云播喇叭全村覆蓋。”李達表示,下一步,勝昌村將構建數字鄉村聯防聯控平臺,開辟勝昌村黨建+數字化鄉村“智”理新格局,推動村民自治和鄉村“智治大融合”。
村內的榕樹議事點。
文化塑魂 打造文明新家園
“我們看到了院子里熱烈綻放的葉子花,于是創作這幅彩色花海主題墻繪。”勝昌村積極將本村的文化特色和“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有關主題與墻繪、畫廊等結合起來,本著一街一主題、一巷一片景、一家一看點的理念,接續打造了“百千萬先鋒隊”“我們如此熱愛勝昌”等系列主題墻繪10余幅,生動地展現了勝昌村的特色鄉村文化和嶄新的村民精神面貌,吸收不少游客打卡拍照。
“當前,我們正計劃與高校師生展開合作,讓民居成為師生們揮毫潑墨的‘畫布’,民俗成為體驗文化的‘載體’,民風成為研究底蘊的‘基質’,進一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賦能建設綠美鄉村。”李達表示。
下一步,勝昌村將持續打造鄉村文化陣地,結合村文化樓和籃球場修建契機,進一步豐富文化設施,不斷提升鄉村文化內涵和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完善健全鄉村治理體系、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短板,建設生態宜居、富庶舒適、鄉風文明的新時代綠美鄉村示范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