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徐聞縣南山鎮五里村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五大振興”目標,以黨建引領、環境治理、鄉風文明、產業發展為重要抓手,推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取得了較好成效。五里村先后榮獲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廣東省兒童友好示范社區、廣東省家庭文明示范點、廣東省尋找鄉村最美家庭工作先行點、湛江市生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徐聞縣南山鎮五里村積極創建示范村。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努力創建示范村
五里村位于徐聞縣縣城南部,距離縣城五公里路程而得名,緊鄰徐聞港和海安新港,轄區內有進港大道、環半島公路,地處海陸交通“咽喉要道”。
近年來, 徐聞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五里村的示范村創建工作,主要領導多次到五里村指導,問民心知民意解民憂,引導群眾支持和投身到鄉村振興工作中。
五里村推行的“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模式,在網格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領和組織協調作用,把優秀黨員選派為網格長、網格員,收集民情民意、宣傳政策法規、化解糾紛矛盾、排查安全隱患等。
在村黨總支的指導下,開展黨員群眾結對幫扶活動,每位黨員一對多幫扶群眾,不定期開展黨員幫扶結對日常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幫扶群眾日常工作、生活、學習及思想狀態,解決好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同時,通過“沃視通”智慧黨建系統,讓在村和外出黨員可突破地域限制,同時參加黨員大會、 “七·一”建黨節座談會、50年以上黨齡老黨員現場慰問會等;還通過上黨課,組織發起“6·30”扶貧濟困捐款倡議等,凝聚全村黨員力量,增強了村黨組織影響力、凝聚力、戰斗力。
合理布局村莊建設 促進鄉風文明
五里村通過強化“棋盤式”規劃布局,阡陌交通,形成井然有序的宜居村莊。
2020年,五里村依托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發展黑山羊養殖、韭菜種植等特色產業,充分整合村莊、田園、河流、紅色文化、人文景觀及鄉村產業基地等核心要素,打造集紅色文化教育、濱海田園旅游、現代農業產業于一體的濱海農旅精品示范村,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村。
五里村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推進移風易俗。 該村通過制定村規民約、邀請村中德高望重的老黨員開展道德講堂等,教育村民遏制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推動村民移風易俗,積極營造崇德孝善的良好鄉風。同時,充分發揮巾幗力量,將巾幗志愿者隊伍擴充至39人,不定期開展“村莊清潔”活動,巾幗志愿者走上村頭巷尾,清理垃圾,清除衛生死角,以實際行動帶動“人人愛衛生、人人講衛生”的健康生活氛圍。
文旅融合發展 提升產業水平
五里村深入推進“一村一品”建設,投入100萬元鋪設噴灌設施、修建排水溝和硬底化機耕路,打造紫長茄種植示范基地,發展紫長茄種植戶500多戶,輻射帶動周邊零散種植茄子面積3000多畝,是南山鎮榮獲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的重要基礎。培育新型農民合作社2家,初步建立韭菜、茄子初級加工打包產業鏈,穩步推進全村農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戶提產增收。
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鄉賢蔡登科成立蔡氏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收購紫長茄、青椒、韭菜等“北運蔬菜”,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在蔡氏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五里村專注發展綠色、生態、有機、富硒特色生態農業,推動紫長茄、青椒、韭菜等“北運蔬菜”逐步形成規模化、區域化的特色農業產業帶。同時,五里村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轉變原先粗放式黑山羊養殖模式,發展綠色生態黑山羊養殖,一年出欄量800多只。
五里村舊“徐聞八景”之一的水月亭、四合院式古屋、蘊意“六桂飄香”的六角石桌、樹冠覆蓋面積300多平方米的古酸豆樹、蓮塘、慈義廟、文昌閣等文化遺產,形成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依托高湯燜羊肉、奶羊湯、牛腳棕等特色美食,在原五里圩形成了一條特色美食街。
美食街的菜品均采用當地特產配以各家獨制秘料,經烹、炸、燉、炒等多樣化手法秘制而成,色香味俱全,體現濃厚五里特色。依托獨特的人文景觀和美食產品,通過完善民宿、停車場、游憩步道、旅游廁所、咨詢服務站、臨時醫療急救站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在推進鄉村振興新的進程中,五里村將錨定“百千萬工程”第一方陣,傾力打造成集特色產品產銷、農副產品加工、濱海農旅特色、配套設施完善的農旅發展新農村。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