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吳川法院成功執結一批系列案件,助力近百位業主打贏“房產證保衛戰”,成功辦理不動產產權證。
房地產公司逾期交房 近百主業向法院起訴
林某等近百人向吳川某房地產公司購買商品房,因該公司逾期交房,林某等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該公司支付遲延交房的違約金及在三十日內向不動產登記部門遞交辦理產權過房登記的資料。因該公司未履行生效判決,林某等近百位業主向法院申請執行,執行法官柯景福牽頭辦理該系列案。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干警馬上凍結了該房地產公司的賬戶,在溝通無果后,強制執行了遲延交房的違約金。但該房產公司一直不肯向不動產登記部門遞交辦理產權過戶登記的資料,為業主辦理不動產權證。為此,執行干警多次到該公司了解情況,并傳喚了公司法定代表人,但其極不配合。執行干警不放棄,重新審閱案情,調整執行思路,從雙方的訴求著手,積極尋求案件的出路。幾經努力,執行干警了解到該公司不肯協助業主辦理產證的原因是股東交替、消防驗收、面積差價等。經多次與該公司溝通,釋明股東的交替是企業內部的問題,逾期交房是客觀事實,不能以此來對抗執行,并表示對于補差價的問題,可以和業主協商。
但該公司仍不愿履行,甚至采取回避的方法。經過數月的博弈,多次書面通知及上門做工作,該公司一拖再拖,案件無法推進。多次釋法無果,執行干警向該公司負責人發出罰款、拘留預告書,告知其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如再不履行,可能被移送追究拒執罪。在強大法律的震懾力下,該公司的態度有所轉變,但該公司堅持要業主補差價。
業主補差價和完稅后 全部領到不動產產權證
為了解決問題,執行干警開始做業主的工作。一開始,業主們十分抗拒,他們認為在簽合同后已交足了首期款,銀行也放了貸,房也交付了,怎么在辦證時又要交錢。執行干警除了拿著購房合同與業主代表溝通外,還一戶一戶走訪業主,向業主釋明,購房合同上明確寫明房屋的面積以最后發證面積為準,房價“多退少補”。因多數業主工作日不在家,執行干警只有在晚上、節假日開展工作。經過耐心細致做工作,大部分業主接受了補差價,并提出了要權威部門測量、補差價要開稅票等訴求。執行干警將業主的訴求轉達給該公司,該公司承諾對業主提出的要求保證實現。
接下來,執行干警協調不動產測量機構對房屋進行測量,形成了測量報告,該公司順利將房屋初始登記在其名下,并要求該公司將所有資料分成一案一套資料,逐一通知業主們來核實。然而,業主來審閱資料后,部分又開始持觀望態度,不肯補差價。
不能在這時候功虧一簣,執行干警迅速轉換工作策略,采取逐個擊破的辦法。上門找到原來抵觸情緒不大的幾戶業主,細心做他們的工作,釋明房產證已登記在該公司的名下,補清差價后即可以辦理過戶登記,還告知他們法律上的風險。這部分業主被執行干警的真誠感動,也知道自己也會面臨風險,同意補了差價。執行干警讓該公司快速遞交資料,辦理了不動產權證過戶登記,并讓這部分業主在主業微信群里“曬”房產證。
有了先例,其他業主再也坐不住了,組團去補差價和完稅后,全部都領到了不動產產權證,至此,該系列案終于畫上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