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東海社區新建的“打私公園”。 記者 劉冀城 攝
在春凡勇村,村通雙車道旁紅花綠樹、生機盎然,鑒江依偎著村莊蜿蜒而過;在東海社區,“白改黑”的村道兩邊,黃牛悠然吃草、白鷺翩翩飛舞,“打私公園”新建的小池塘里天光云影共徘徊;在俄兒村,藍天白云下,風吹稻花香,村中長者三三兩兩在綠蔭下乘涼、聊天;在邊坡社區,眾多鄉賢共同捐建的文化樓、涼亭池塘,鄉風文明和諧,風景這邊獨好……

9月26日,吳川市塘尾春凡埇村優美的環境。記者 劉冀城 攝
9月28日,記者走進吳川市塘尾街道,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畫卷在鑒江大地上徐徐展開,一步一景,引人入勝。
因江而興,傍江而美。如今,在吳川市“一江兩岸”項目推動下,塘尾街道正規劃建設江邊觀光帶,浮橋棧道、親水空間、江邊民宿,當地百姓對未來充滿了向往。
北倚鑒江、瀕臨南海的塘尾街道,轄有7個社區51個居民小組,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取得了5個100%的亮眼成績——建制村通雙車道比例達100%,6個社區村內干路硬化率達100%,生活飲用水水質合格率達100%,全街道50個村莊保潔覆蓋率100%,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
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后,街道50個自然村利用騰出的空地種上花卉樹木,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小生態板塊,完成文化長廊、村道硬底化、地下排污和污水處理池設施項目。目前已啟動“四小園”建設的自然村共33條,建設“四小園”小生態板塊124個。

9月26日,東海社區,筆直的“白改黑”村道。 記者 劉冀城 攝
9月26日,東海社區新建的“打私公園”。 記者 劉冀城 攝
如今,塘尾街道各居民小組的房屋布局愈加合理,人居環境愈加干凈,各社區也因地制宜建設干凈整潔村和美麗宜居村。
為了實現農房風貌管控,全街道20戶以上自然村均已明確農房建設、風貌管控要求,并納入了村規民約,農房風貌基本得到管控。同時,自然村建成標準化公廁并投入使用,累計建成衛生公廁13座,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
目前,塘尾街道已有7條自然村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完成建設,20條自然村污水處理設施納入吳川市100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項目,正在籌劃建設中。下一步塘將全力推進污水配套管網工程項目建設,使轄區的生活污水及工業污水得到有效處理,大幅度削減污染物的排放量,緩解鑒江、袂花江水質污染,有效保護水體環境。
基層治理有序、百姓安居樂業的同時,塘尾街道不遺余力推動產業發展,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根基,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粵西地區最大的羽絨城、網業基地、木材市場,這是塘尾街道一張張閃亮的產業名片。近年來,由省級龍頭企業百如森羽絨制品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多家羽絨制品公司共同組建塘尾街道羽絨產業園,涵蓋羽絨制品加工、銷售全方位多領域。
以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三產融合為重點,塘尾街道聚力建設規模化種養基地為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創新農民利益共享機制,并通過訂單合同,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村富景美,全民享綠;美麗鄉村,政通人和。塘尾街道正闊步走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