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吳川市王村港鎮看到,平整開闊的瀝青道路,行駛的電動車摩托車按規上牌,駕乘人員戴上了頭盔,交通秩序井然;鎮中心每隔100米便可見一個交通安全宣傳欄,每條行政村村口均設置了交通安全勸導教育點;修車檔門口擺設了醒目的無牌車“禁修令”,各學校企事業單位門前也擺上了“無牌違規電摩禁進令”……
引入社會多元力量共同參與交通整治,用足“繡花功夫”巧解鄉村交通難題,近年來,王村港鎮探索出了可復制推廣的鄉鎮交通治理模式。

多元共治 守護群眾交通安全
8月23日下午,王村港鎮昌灑村村民陳姨趕著出門接小孩,顧不上戴頭盔,油門一擰便往外走。在村口的交通安全勸導點前,交警正在指揮交通并開展違規勸導。“頭盔沒戴!”她一拍大腿,“條件反射”般掉轉車頭返家戴上了頭盔,才放心駕出村口。
陳姨的這一“條件反射”,正是近年來該鎮在各行政村發起“村村設點,確保交通違規不出村”行動的成效。以路段為“網面”、行政村為“網格”、村民組為“網點”,王村港鎮政府、6個村(居)委會、38個村民小組均建立了由鎮村干部、村民小組干部、黨員、志愿者等組成的交通安全勸導志愿隊,共計232人,在各村設立交通安全勸導站常態化開展“五選一”勸導教育工作,對違規安裝遮陽傘一律要求拆除,對駕乘摩電不戴頭盔一律進行教育及勸返。自行動開展以來,共計開展交通勸導68次,勸導教育群眾2500余人次。
“吳川市交警大隊覃巴中隊僅有14名民輔警,需要負責王村港鎮、蘭石鎮、大山江街道等5個鎮街,路面警力可謂‘捉襟見肘’。”吳川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易曉兵告訴記者,王村港鎮交通整治取得的成效,離不開引入社會多元共治。
各村交通安全勸導點的志愿力量為何源源不斷?王村港鎮向陽志愿服務隊副隊長白升科的手機里就藏著“神秘法寶”。“下周三,王村港鎮交通安全勸導點需志愿者參與……”只見他熟練地點開“i志愿”微信小程序,發布了交通志愿者招募公告,很快便收到了王村港鎮眾多村民,甚至茂名電白周邊鄉鎮村民的報名。在該程序上獲得的志愿積分,不僅是對個人志愿的表彰,還可兌換禮品。一次次的交通志愿活動,一個個跳動的“小積分”,兌換出了當地交通出行的“大文明”。

精準施策 用好土方子治頑疾
過去,電動車、摩托車亂竄、加裝遮陽棚,駕乘人員不戴安全頭盔等不文明行為,是鄉鎮交通的“頑疾”。為根治這一“頑疾”,王村港鎮除印發《王村港鎮集中整治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安全專項行動方案》外,還動員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多部門在門口掛出“無牌違規電摩禁入令”,各修車檔門口掛出“無牌電摩禁修令”。
“我們學校除對無牌違規電摩采取禁入,還將家長不僅違規駕駛電摩、未佩戴頭盔情況納入到文明班級、文明標兵評比,對違規老師、家長采取談話教育。”王村港鎮中心小學校長楊宏福告訴記者。
為嚴格督促落實“斷修”行動,該鎮定期組織應急管理辦、派出所、市場監管所等部門對轄區內8家摩電維修店鋪開展現場督查,在維修店鋪顯眼位置張貼“拒絕維修無牌無證摩托車、電動自行車”告示,督促維修檔拒絕為無牌無證、未佩戴安全頭盔的摩電提供維修服務。
激活鄉鎮交通的“毛細血管”,王村港鎮定期開展小街小巷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找準盲點堵點,分門別類整改。截至目前,共排查出道路安全隱患57處,及時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安全隱患整治臺賬,逐一對賬銷號確保安全隱患清零。
宣傳引導 筑牢交通安全防線
行走在王村港鎮中心,每隔不到100米,便可見一個交通安全宣傳欄,新投入使用的交通宣傳車、宣傳海報引入注目,一條條交通安全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見縫插針”開展交通安全宣傳,讓文明交通“聲”入民心。王村港鎮廣泛運用村廣播大喇叭播放摩電整治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在鎮圩日,開展巡游宣傳活動,引導轄區群眾遵守交規,增強出行安全意識。王村港鎮鎮村全體干部全部簽訂安全駕駛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承諾書,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共計簽訂承諾書106份。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活動,王村港鎮各學校利用周一班會課時間,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的作用,采取家校聯合開展摩電交通安全綜合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