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紅樹林,不僅連接著陸地和海洋,還聯結著湛江市四級林長與粵港澳青年的共同心愿。7月25日,在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湛江市四級林長攜手粵港澳青年合力種下1600余株紅樹林苗木,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同心守護紅樹林的決心,也給更多青年傳遞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來一場“紅樹林之約”
“這次活動對我的觸動非常大!”在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城市親手種下紅樹林苗木,來自中國澳門的廣東省青聯委員、粵港澳大灣區新青年文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卓鎮威難掩興奮之情。“我是第一次來湛江,通過實地參觀走訪、植樹活動,了解到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我希望呼吁港澳的小朋友、青年朋友們常來湛江走一走、看一看,來一場‘紅樹林之約’。”
湛江三面臨海,擁有6398.3公頃紅樹林,占全省紅樹林面積60.1%,全國紅樹林面積23.7%,還擁有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當前,湛江正堅持以建設“紅樹林之城”為抓手,持續提升綠美湛江的經濟效益,積極探索紅樹林耦合養殖模式,走出一條兼顧生態與經濟的綠色發展道路。
同樣來自中國澳門的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余綺韻表示,親手種下一株對社會、對生態有貢獻的紅樹林樹苗,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像湛江這樣紅樹林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我還是第一次見到。走進林中,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讓人覺得很舒服。”她希望能夠發揮專業所長,當好橋梁紐帶,為宣傳“紅樹林精神”作出積極貢獻。
綠美廣東,青年先行
近年來,湛江全面落實林長制、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強化資源保護監管,因地制宜開展紅樹林營造修復,多措并舉提升綠美湛江生態建設的治理水平。近年來,湛江紅樹林保護區有林面積逆勢增加了4000多畝。
青年是未來濕地保護的實踐者、推動者和受益者。活動現場,廣東工業大學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馬金星說,綠美廣東,青年先行,并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加強粵港澳三地青年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生態文明建設、‘雙碳’目標達成是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走好的先行棋。我所在的學院正在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的課題,我們也與湛江市政府就全國首個‘藍碳’碳普惠項目進行了積極的合作,目前在實踐中。我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為綠美廣東建設作出有力支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積極的貢獻。”
“我們實地參觀紅樹林,了解湛江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進展,親手種下紅樹林樹苗,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意義。”來自中國香港的暨南大學環境學院本科生吳惠廣認為,通過這個活動,加強了大灣區青年的交流,“同時,身為青年,我們就應該動起來,切身參與到綠美廣東、綠美湛江的建設當中。”
號召更多大灣區青少年投身生態保護
湛江一直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充分挖掘和利用紅樹林等生態資源,深入推進綠美湛江生態建設,推動生態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發展優勢。同時,深入開展“碳路湛江”公益行動,培育壯大紅樹林志愿服務隊伍,發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公益力量參與紅樹林保護修復。
“作為廣東青年,我們要當好綠美廣東的宣傳員,勇當綠美廣東的排頭兵,爭當綠美廣東的守護者,努力為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廣東貢獻青春力量。”穿梭于郁郁蔥蔥的“海上氧吧”,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信用建設處四級調研員鄒金秋與其他青年朋友合力親手種下紅樹林樹苗,深有感觸。
暨南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碩士研究生王剛也認為,共植紅樹林苗木活動很有意義,也很有必要。“以前都是在陸地上參加植樹活動,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海邊種下紅樹林苗木,是一個獨特的體驗。在活動中,我們了解到紅樹林種植、生長的環境、氣候,對紅樹林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新的見解,對綠水青山、植樹造林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他希望把這次活動的所學所思所悟帶回去給身邊的同學,身體力行宣傳植樹造林的益處,號召更多大灣區青少年投身到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