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東海島,氣候宜人、海水優質。島上蝦苗場和種苗基地星羅棋布,從空中俯瞰,蔚為壯觀。這里是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每年向全國輸送數百億尾對蝦苗,被譽為蝦苗“工廠”。
該基地建立后潛心鉆研,不僅成功培育出南美白對蝦新品種,填補了國內自主選育南美白對蝦種蝦的空白,還突破了種蝦“卡脖子”難題,讓美味健康的對蝦“游”上更多人的餐桌。

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
解決“卡脖子”難題
自主培育優質種苗
作為全球水產養殖產量最高的對蝦,南美白對蝦于1992年成功在國內實現全人工育苗,隨后便逐漸推廣。1998年,南美白對蝦在湛江試養成功,很快便成為廣大蝦農的首選,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迅速擴大。自此,我國對蝦養殖中心開始由北往南轉移。

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漁業種苗也是海水養殖的“芯片”。2002年,科技部、農業部把對蝦抗病毒選育的工作納入國家863計劃,成立國家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開展對南美白對蝦等水產的育種研發工作。
此后,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與中山大學聯手開展研究工作,在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何建國的技術指導下,經過近十年,通過1代群體選育和5代家系選育,最終在2011年取得突破,選育新品種成功通過審定,成為國內首個獲得認定的南美白對蝦抗病品種,解決了優質種蝦資源“卡脖子”難題。

南美白對蝦。
矢志創新選育良種
勇于擔當“領頭雁”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現代海洋牧場。也就是要打造更多藍色良田。實現水產種業振興,不僅要樹立大食物觀,也要攥緊中國種子,培育更多良種,把飯碗牢牢端穩在自己的手上。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長期從事海水養殖種子研發培育,重點突破了對蝦、石斑魚、金鯧魚等人工繁殖技術。
在南美白對蝦的帶動下,湛江對蝦養殖迎來井噴,種苗產量、養殖面積、養殖產量、飼料產量、加工規模、出口量和交易額七項指標均居全國各地級以上市第一,被稱為“中國對蝦之都”。
湛江是廣東水產品主要養殖和進出口地區,水產品總產量和總產值連續20年位居廣東首位。據統計,全國每5只對蝦,就有3只來自湛江。同時,由于盛產對蝦、生蠔等,吃法多樣,湛江也被譽為“中國海鮮美食之都”。
良種選育,更新迭代。為了適應不同氣候、環境,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每年對種苗進行升級優化,以不斷適應新的養殖環境和條件。選育投產,經受一次次考驗,收獲了良好成效。該基地與各院所、企業強強聯合,展開積極廣泛而有效的研發工作,銳意創新,挑起行業“領頭雁”的重擔。

美麗的東海島。
在育種方面,除了南美白對蝦,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也對金剛蝦、紅螯螯蝦、羅氏沼蝦、石斑魚苗、黃鰭鯛、加州鱸、金鯧魚、羅非魚苗等咸淡水養殖品種親本和苗種開展研發。該基地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共同選育的水產新品種紅羅非魚取得突破,于2022年通過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良田良種良法,缺一不可。向海圖強,藏技于海,美麗海灣終能成為豐收的“糧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