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務決策和公開、村級“三資”經營管理如何規范?非本村戶口能否繼承農村宅基地?鄉村糾紛如何快速調處?2月26日,遂溪縣楊柑鎮255條自然村666名“村干部”齊聚一堂,聽取該鎮組織的鄉村振興大講堂課程。
這一幕正是楊柑鎮為鄉村振興干部充電賦能的縮影。近年來,楊柑鎮始終把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授課培訓、實踐鍛煉、擂臺比武,有效提升了基層干部在鄉村發展、建設、治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精準“滴灌”培育“領頭雁”
“村干部需要學什么,我們就講什么。”楊柑鎮黨委書記蔣養說,為了讓村干部能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楊柑鎮采用“點菜式”干部培訓,講堂講什么,村干部說了算。每次開課前,積極收集村干部授課需求,然后定制“菜單”,以“授課+交流”“共性+個性”“線上+線下”的形式,讓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鎮黨委書記、鎮司法所所長、縣財政局工作人員、農業達人等走上講臺,說百姓話、講基層事,讓學員們帶著問題來,帶著答案走。
“特別珍惜每次村干部培訓的機會,每次都能解決不少鄉村工作的困惑。”西基村黨總支書記游建明告訴記者,今天的課程就涵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農村法律實務、農村三資管理等內容。有村干部因有急事未能參加培訓,自己還特意做了詳盡的筆記,準備會后給該村干部傳遞今天的培訓內容。
據了解,近年來,楊柑鎮把建設高素質村級黨組織書記隊伍作為重中之重,通過“萬堂黨課下基層”活動、開展“組織領項目、黨員領任務”實踐活動、“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等活動,以微黨課、微講堂打造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作風優良的干部隊伍。下一步,還將計劃課堂開到“紅色基地”“田間地頭”“電商中心”,確保村干部聽得懂、用得著,不斷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培訓“接地氣”鄉村振興“有底氣”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雁。通過精準培訓,楊柑鎮各村委干部綜合能力不斷提升,一個個“領頭雁”領航帶富的好故事不斷上演。
協和村過去是楊柑鎮有名的“臟亂差”村莊,村內道路坑坑洼洼,舊村場缺乏規劃村巷狹窄,車輛難以通行,沒有特色產業、村集體經濟捉襟見肘,鄉村振興缺乏動力。在鎮政府的指導下,協和村黨支部書記符東決心對村進行“拆舊復墾”,喚醒沉睡土地,讓昔日的老舊房子,變身為發展農業的沃土。“經過鎮里安排的多輪培訓,我們對農村土地法律有了更深了解,工作干勁也更足了,在做村民思想工作時也更順暢了。”符東告訴記者,當前村內“拆舊復墾”推進順利,相信很快就能見到一個現代化的“新協和村”。
“參加鎮里的培訓,我們也學到了不少農業的新點子。”布政村委會干部陳國雄告訴記者,布政村是遂溪遠近聞名的“火龍果名村”,近年來,布政村干群積極發展火龍果產業,不僅村民富起來,村軟硬件也不斷提升。但近年火龍果價格也出現波動現象,傳統的“紅心火龍果”優勢有所下滑,在鎮政府培訓指導下,村干部又帶領村民跳出“舒適圈”,種植起“燕窩果”,并嘗試電商直播。現在“燕窩果”市場價格賣到40多元每斤,讓村民再一次嘗到了甜頭。下一步,布政村還將繼續放大優勢產業,打造火龍果樂園,以農家樂、生活農場等旅游服務產業為重點,積極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