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楓杰(右)在教學中。 受訪者供圖
廣東省總工會和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拍攝了紀錄片《南粵工匠》,通過記錄20位工匠不一樣的人生事跡,向社會公眾充分展現南粵工匠創造不平凡成就的動人故事。日前,該紀錄片播出后,引起強烈反響,傳遞了正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南粵工匠》紀錄片中,湛江籍全國技術能手、廣州市技師學院青年教師黃楓杰的奮斗故事亮相熒幕。
技能成就多彩人生
據悉,黃楓杰出生于1996年,老家在雷州市附城鎮麻演村,2012年就讀廣州市技師學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
回顧黃楓杰在16歲填報志愿時,村里的父老鄉親認為,相對職業院校,讀大學是個更好的選擇。當大家聽聞黃楓杰決定讀技工院校時,親戚和鄰里均感到非常吃驚,紛紛勸黃楓杰改變主意。
“我還是堅持自己,真本領才是鐵飯碗,因此決定去技工院校學習技術。”黃楓杰說道。那時候央視播出《大國工匠》紀錄片,黃楓杰深受震撼——節目視頻里一位鉗工師傅手工做出來的零件,精度竟然可達0.01毫米!從此,黃楓杰心里對“工匠”兩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決心在自己的專業上干出一番事業。擇一事,終一生,在有限的選擇中活出無限的風采,這才難能可貴。
2017年10月,21歲的黃楓杰代表中國隊出戰,獲得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原型制作項目金牌。世界技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代表了各領域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當時,是我國首次出戰世界技能大賽的原型制作項目,該項目是產品邁向生產線的關鍵步驟,一般包含設計、3D打印、銑床、車床、手工打磨、拋光、噴漆等工序。經過高強度的訓練備戰,黃楓杰在比賽中發揮出色,最終奪金,為國爭光。
留在母校傳道授業
走下賽場的黃楓杰,登上了講臺。2017年畢業于廣州市技師學院后,他留校成為一名教師。“當時有企業提出高薪招聘我。但我認為,自己是中國首位世界技能大賽原型制作項目的冠軍,所以想著一定把這份經驗傳授給年輕的一代。”為了這份信念,黃楓杰毅然選擇了留在母校傳道授業。
黃楓杰在廣州市技師學院任教,指導的學生和選手屢獲佳績。2019年,黃楓杰帶領學生出戰新一屆世界技能大賽。他的三名學生包攬了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原型制作項目全國選拔賽前三名,其中一名學生取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原型制作項目比賽優勝獎。黃楓杰榮獲了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優秀共青團團員、“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南粵工匠”、廣東省勞動模范、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廣東好人”等榮譽。
《南粵工匠》紀錄片中,也生動記錄了已經成為教師的黃楓杰,是如何指導學生備戰世界技能大賽的:學生小許對3D打印早已駕輕就熟,一次性成功。如果說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魔術,那接下來的工作則是由大變小,將挖掘機機身胚件切割至完美。這是一場手腦協調的考驗,更是一場精細到毫米的心算過程,脫離電腦操作,手工匠人千百次錘煉出來的經驗是制勝的關鍵,而這正是師父黃楓杰擅長的領域,下手快準狠,人送外號“黃一刀”。
黃楓杰把心中的圖紙轉為對機器的手工控制,讓每一刀的位置角度都精確到毫米。“一些方法和理解上,我覺得黃老師是想得特別深的,在這一點上,我目前還沒有辦法超越他。”小許說的“無法超越”,是由于黃楓杰在切割前就進行了無形的快速演練,腦海里已有成型的立體模型,每做一步都胸有成竹。黃楓杰親身示范,一步一步地傳授方法和技巧給小許,循循善誘地讓小許的工作臻于完美,細致入微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讓“工匠精神”傳下去
紀錄片中,還如實記錄了大賽延期消息傳來時,師徒們的真實反應。備賽兩年,外加延期一年,總共三年的訓練期,這對師徒兩人的內心是一次漫長的打磨。
鏡頭中,模擬賽的倒計時已經進入最后的6小時,需要完成拋光和噴漆最后兩個工序。“小許把我們傳授給他的知識都記住了,也把自己的問題給解決了,在模擬賽最后幾十秒完成作品。小許就是在享受比賽的過程,他沒有說僅是為了得獎而來,我們為他感到自豪!”黃楓杰夸贊起自己的得意弟子。因為模具制作是一場沉下心來與自我的比拼,在面臨訓練周期拉長所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時,仍能夠堅持完成優秀的作品,無愧為敬業之舉。在模具成型的那一刻,在黃楓杰的心中,小許合格了。縮小的原型中,方寸見天地,細微有乾坤,這是一份獨屬于匠人的執著專注。
據介紹,如今黃楓杰已成立了技能工作室,將自己所學技能、技藝傳授給學生。他還持續不斷地汲取先進技術,讓自己變成名副其實的能工巧匠。黃楓杰也希望自己是一位好老師,盼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實現技能成就出彩人生,讓更多的青年工匠投身中國制造、中國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