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坎濱湖公園,海天一色。記者 李波 攝
“建成碧道42公里,濱湖公園碧道入選省最美生態碧道。成立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出臺紅樹林保護利用金融支持政策,順利完成紅樹林碳儲量核算和部分碳匯量核算,湛江紅樹林亮相央視《新聞聯播》,入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

鶴地水庫主庫區。記者 李忠 攝
在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湛江的生態環保“答卷”既有碧道的清新秀麗,也有紅樹林的大美壯闊。“綠”與“紅”交相輝映,編織出雷州半島最美的生態畫卷。

通明河畔紅樹林的鷺群。記者 李波 攝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近年來,我市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要求,致力打造富有魅力的綠色半島、藍色海灣。

蔚藍的湛江灣。 記者 歐陽澤 攝
日前,一場“點‘湛’紅樹林,擁抱海洋藍”的盛會在我市舉行——在中國(湛江)紅樹林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高端論壇上,國內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交流紅樹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戰略,以推動湛江市“紅樹林之城”建設,為中國乃至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出新的智慧和力量。

游客穿行特呈島紅樹林。 記者 張鋒鋒 郎樹臣 攝
當前,我市凝聚全市之力,決心把“湛江紅樹林”打造成生態文明新名片、綠美廣東新亮點,助力湛江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全球紅樹林面積遞減的大趨勢下,我市通過近20年的造林修復使紅樹林面積呈逆勢增長的可喜態勢,被譽為“世界濕地生態恢復的成功范例”,且“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是我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

徐聞曲界“菠蘿的海”。記者 劉冀城 攝
紅樹林之外,湛江生態還有碧道的驕傲。
麻章舊縣村段碧道風景獨好,熱鬧不減;吳川天然江碧道吳陽鎮段打造特色風景區;雷州西湖水庫碧道打造沿線重要節點,塑造成雷州新地標;徐聞縣那板河碧道,串聯起“菠蘿的海”等風光;濱湖公園、瑞云湖、南調河、綠塘河、雷州西湖水庫、櫻花湖等碧道,已成為游客和市民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湛江海濱公園。 記者 歐陽澤 攝
2020年,《湛江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印發實施,全面鋪開碧道建設。目前我市共建成碧道30條,累計長度148.3公里,“碧海藍灣映港城、五廊串珠覽風光”的碧道總體空間格局初步形成。

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紅樹林。記者 歐陽澤 攝
行走在湛江大地,碧道基礎建設的優化完善,切實改變著市民的日常生活。我市推進建設富有本土特色的碧道,同時與中小河流治理、鄉村振興、民俗文化、全域旅游等因素結合,共建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打造出一張水生態名片。

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紅樹林。記者 歐陽澤 攝
新年新征程!今年,我市將繼續加快建設“紅樹林之城”,推動紅樹林資源保護立法,謀劃建設紅樹林博物館等一批生態旅游項目,打造生態文明新名片、綠美廣東新亮點。落實林長制,建設1.4萬畝生態公益林,高質量建設生態廊道、綠道、碧道,推進天然林保護和生態公益林管理并軌,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最愛湛江行不足,碧道走遍看紅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