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2日,隨著2號樓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標志著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搬遷改造項目主體工程完成封頂,為2023年項目的竣工投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悉,項目建成后開放病床將達到1500張,年總診療人次達到64萬人以上。

2022年9月22日,市第一中醫醫院搬遷項目主體建筑封頂。
近年來,我市認真落實國家、省、市中醫藥大會精神,把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放在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的全局中考量、布局,全面推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群眾對中醫藥健康服務的需求。我市中醫藥服務資源持續增長,截至2021年底,共有中醫類醫療機構451間,中醫藥專業高職人才207名;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中醫婦孺堂獲評全國四個樣板婦孺國醫堂之一……這些均成為我市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高位推動 中醫藥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
市第一中醫醫院治未病科科室負責人、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吳迷在接受采訪后介紹說,治未病科成立于2008年,2020年3月才調整為醫院兼具管理與臨床職能的一級科室,發展很快,設置有健康狀態采集(健康體檢區)、健康咨詢與指導區(健康門診)及健康干預區(中醫特色治療區)等6個功能區域,共有醫護人員18名,其中主任、副主任中醫師2名,主治中醫師4名等。配置設備與器具24種。服務人群以體質偏頗、亞健康、病前狀態等為主,提供健康狀態信息采集與辨識評估、健康咨詢指導、健康干預、服務效果追蹤等中醫健康管理全程服務,特別是該科室還有慢病管理區可以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提供全程診療的服務。科室內開展的“三伏貼”,“醒腦開竅針灸”及“埋線減肥”等中醫特色療法,深受群眾歡迎。
科室從無到有,到做大做強做優,市第一中醫醫院治未病科的發展、蝶變,只是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動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示范市。實施中藥飲片和院內中藥制劑按乙類藥品納入醫保報銷,基金預付按上年度結算醫保金額的100%比例預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三醫聯動”促進中醫藥服務發展。
我市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順應了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剛做完中醫健康辨識評估服務項目的陳女士高興地對記者說:“以前是有病才去治病,現在才知道大部分的病都可防。工作壓力大,長期坐在電腦前,飲食、作息沒規律,處于亞健康狀態,剛才醫生經辨識評估、健康咨詢指導后給了預防干預意見,還送我八段綿等視頻練習教材,既防病強身又養心怡神,好!”

坡頭區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場景。
重點支持 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走進坡頭區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古色古香的裝修、撲鼻尋香的藥味、錯落有致的養生掛圖,頓時感受到深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該中心主任莫海南介紹,中醫館于2019年,由市投入10萬元建成,面積300多平方米,設有推拿、針灸和艾炙等治療室,主要是通過藥敷、針灸、艾炙、推拿等途徑,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人慢性病和痛風、關節炎、風濕等常見慢性病。近年來,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守正創新,中西醫結合,由于很多市民對中醫藥理療情有獨鐘,加上中醫藥理療方便、實惠,療程短,副作用少,見效快,很受市民青睞。
坐在寬敞明亮的中醫館內,老中醫陳穎淵深有感觸地說:“以前的中醫科其實就是一間10平方米的中醫門診和一間20平方米的藥房,我和另一名中醫輪流坐診,服務項目很少。現環境改善了,能力提升了,質量提高了,市民很滿意。”
剛療理完的李老伯信步走出來,對記者說:“我生活在海邊,氣候濕潮,早年就落下關節炎和風濕病,天氣一變化膝蓋就痛。現每次不舒服就跑來,邊嘆空調邊中藥熏洗、神燈電療,現不痛了,舒服。”他怕記者不相信,還用力拍了一下膝關節,一臉的笑容。
為持續守護港城百姓健康,充分發揮中醫藥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獨特優勢和顯著作用,在市衛生健康局的組織下,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湛江中心人民醫院長期從事肺病專業的省、市名中醫及廣東省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專家組專家組成團隊,根據湛江氣候條件、居民飲食習慣等精心組方,為市民量身定做“成人預防方”“兒童預防方”“香囊方”“熏蒸方”“成人治療方”及“兒童治療方”等湛抗3號系列中藥防治藥方,全方位滿足群眾用藥需求,受到廣大市民的好評。
據悉,2017年以來,全市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構建起以2個市三甲中醫醫院為龍頭、7個縣區級中醫醫院為支撐、民營中醫機構為補充、基層“中醫館”和村中醫藥服務為網底的四級中醫藥服務體系。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內設中醫藥科室,投入3000萬元在127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中醫館”;100%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能提供中醫藥服務;3家中醫醫院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市第二中醫醫院獲評“全國醫養結合經驗典型單位”;全市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442間,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可得性、可及性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對中醫藥項目重點支持,投入20多億元,推進市、縣8個公立中醫醫院升級改造,其中市第一中醫醫院搬遷改造項目投入6.05億元,計劃于2023年完工,市第二中醫醫院住院綜合樓和門診大樓項目投入4億元,預計2024年投入使用。新建或改擴建6間縣級中醫院,其中4間已投入使用。截至2021年底,我市中醫醫院床位2877張,0.41張/千人;全市各類中醫醫療機構衛技人員4808人,同比增長21.94%。

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醫生給患者作體質檢測。
量身定做 名中醫獻方助力防控
去年12月上旬,國家防控優化措施實施的初期,新冠病毒感染人員驟增,退燒止咳的藥品儲備不足,需求缺口大。為持續守護港城百姓健康,充分發揮中醫藥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獨特優勢和顯著作用,市衛生健康局組織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湛江中心人民醫院長期從事肺病專業的省、市名中醫及廣東省新冠病毒中醫藥防治專家組專家組成團隊,根據湛江氣候條件、居民飲食習慣等精心組方,為市民量身定做“成人預防方”“兒童預防方”“香囊方”“熏蒸方”“成人治療方”及“兒童治療方”等湛抗3號系列中藥防治藥方,全方位滿足群眾用藥需求,受到廣大市民的好評。
當時,記者在赤坎區某連鎖藥店看到中藥柜臺前有5、6名群眾排隊買湛抗3號中藥。一位60多歲的阿姨拎著一大包中藥走出來,對記者說:前幾天老頭子干咳發燒,買不到藥,醫院人又太多,全家都急得團團轉,看到配方后買了二劑回去熬煮,可能是適合湛江人的體質吧,效果挺好的,今天又專程來配多幾劑。
據市衛生健康局中醫科副科長呂志剛介紹,三年的抗疫實踐證明,中醫藥在止咳退燒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且副作用小,備受群眾喜愛。我們推出的湛抗3號系列中藥防治藥方,很好地緩解市面上止咳退燒藥供應不足的問題,群眾飲服后反應效果很好。同時,我們組織各中醫院按配方預先熬制好湯汁,密封裝袋,放在冰箱里可存放,加熱后即可飲服,很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