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流感的高發季節,進入冬令時節,此階段多受寒氣來襲,流感癥狀多見發熱頭痛、無汗惡風、咽痛咽干、全身乏力,肌肉關節疼痛。湛江中心人民醫院中醫科鄭水立副主任醫師介紹,市民可以通過解肌發汗等方式舒緩癥狀,也就是中醫常說的“須通過汗出而解郁火,解肌而津液輸布”。
鄭水立介紹,中醫結合“天人合一”、“藥食同源”的理論,市民可以查看自己的舌頭與癥狀分寒熱。如果舌淡胖或有齒痕,怕風怕冷、手腳冰涼、大便稀爛,此類人群多為偏寒體質;如果口干口苦、目赤、手心發熱,舌紅苔黃膩則多為偏熱體質。
在此,鄭水立建議,市民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癥狀,參考中醫治未病食養方,將飲食作為預防疾病的輔助。
偏寒體質食療方
(一)癥狀:發熱
姜棗陳皮散寒湯
材料:生姜12克(約3-4片)、紅棗2-3個、廣陳皮5克、北方蔥白3段、洋蔥50克、香菜20克。
做法:生姜切絲、陳皮切細絲、紅棗去核、大蔥切小段、洋蔥切絲、香菜切段,把生姜、紅棗、陳皮加水500ml先煮15分鐘,再加蔥白、洋蔥、香菜煮5-10分鐘,少許鹽,一次熱湯飲盡,服后保溫。
功效:疏風解表散寒。

解表粥
材料:大米50克,帶須鮮蔥頭(到蔥白部分)7-8根,生姜5片,陳醋適量。
做法:先將水煮開后加入大米、生姜煮30分鐘,然后加入蔥白,煮至米熟爛,最后加入陳醋5-10毫升攪勻,調味起鍋,趁熱服用。
功效:解表散寒,益氣和中。

紅糖生姜茶
材料:紅糖15-20克、生姜15克、白茶3克。
做法:生姜切細,加入白茶、紅糖,沸水沖泡,或共煮10分鐘,趁熱飲用。
功效:散寒解表。

偏熱體質食療方
蘿卜芹菜豆腐湯
材料:白蘿卜150克,芹菜50克、香菜30克、豆腐半塊、生姜15克、黃豆30克,胃口好可加瘦肉絲50克。
做法:把白蘿卜、生姜、黃豆先共煮45分鐘。再放入芹菜、香菜、豆腐、瘦肉絲煮5分鐘,可熱飲湯。
功效:疏散風熱 降火通便。

(二)癥狀:咽痛、口干
馬蹄甘蔗飲
材料:馬蹄5個、甘蔗250克、胡蘿卜300克、生姜3片。
做法:馬蹄、甘蔗、胡蘿卜切塊加適量水煮30分鐘。
功效:生津潤燥。

果茶
材料:蘋果、雪梨各1個,加入廣陳皮少許,菊花2-3朵,生姜1片。
做法:把水果切開,加入其他食材,煮20分鐘,可熱飲用,也可適合兒童服用。
功效:清咽潤喉。
(三)癥狀:咳嗽
蒸橙子
材料:新鮮橙子1個。
做法:新鮮橙子在中上1/4處切下橙蓋,偏寒體質加生姜2片,偏熱體質加雪梨適量,蓋上橙蓋冷水上鍋蒸15分鐘,開蓋后飲用橙汁,食用橙肉。
功效:止咳利咽。

(四)癥狀:頭身困重
紫蘇薄荷姜茶
材料:紫蘇葉3克,薄荷葉3克,白茶3克,生姜3片,陳皮1瓣。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開水,焗5分鐘即可。
功效:解表除濕。

(五)癥狀:惡心、食欲差
肉末米粥
材料:瘦肉末50克,大米50克,生姜絲、紫蘇絲、油鹽少許。
做法:大米加水煮30分鐘,把用油鹽腌制過的瘦肉末,同姜絲、紫蘇絲一起放入煮2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開胃止嘔。
(六)癥狀:乏力伴胃腸不適
藿香蒼術茶飲
材料:藿香20g,制蒼術20g,菖蒲15g,草果10g,白芷12g,艾葉10g,蘇葉15g,貫眾20g。
做法:配水煎服。
功效:解表化濕,理氣和胃。
注意事項:
1.對上述食材有過敏史者禁用,過敏體質慎用。
2.上述食療方僅適用于作為預防調理食用,在早期有癥狀出現時合理配合飲食。當癥狀持續或者加重時,市民還是要及時就醫,作進一步診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