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社工和志愿者幫忙,家里的老幼照料問題不用愁了,年輕人有更多時間投入工作了。”近日,家住廉江市羅州街道的居民陳瑜感嘆,街道創新“135+N”模式,為老幼群體送來了暖心呵護。
“一老一幼”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群體,為確保轄區“一老一幼”老有所養、幼有所育,近年來,廉江羅州街道積極探索“135+N”模式,以需求帶動服務,通過以社工主導服務,打造“家校社”合作平臺,推動“五社”聯動發力,創新開展“多元互助”模式,推動轄區助老扶幼工作常態化、長效化發展。
群眾點單 社工主導服務全過程
“臨近期末考試了,可家里孩子沉迷電視,鬧著不肯上學,可否幫我勸勸他?”近日,一名心急如焚的母親打電話向羅州街道雙百社工求助。
羅州街道人口密度大,存在老舊小區集中、留守兒童多的情況,不少群眾經常找羅州雙百社工求助。
“社工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羅州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接到求助電話后,社工會對求助者走訪調研,細心了解其所需所盼,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源,對癥下藥。針對棘手的案例,羅州街道雙百社工建立“一戶一檔”需求清單,貼心協助“點單”;聯手社區開展“派單”服務,社區、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五社”聯動發力進行“接單”,齊齊助老扶幼;社工還以專業知識及對老幼群體“知根知底”的了解,跟進個案、檢驗成效,進行“評單”。
社工主導并貫穿“點單—派單—接單—評單”全過程,使一項項居民需求的“單”被實現,實實在在為老幼群體解決了問題,做到政策惠及老幼、惠及全民。
為讓社工在深耕基層的同時能提供精準和協同服務,羅州街道雙百社工站12名社工在服務時不斷通過考證、政策學習等方式“攝入”知識,切實提高專業服務水平,滿足老幼群體多元化的需求,幫助解決實際難題。目前羅州有中級社會工作師2名、助理社會工作師4名。
三方合力 “家校社”協同育人
“孩子叛逆了,都不聽我們家長的話了,怎么教?”“孩子不愿寫作業,就愛玩,可愁了。”……
為協助家長解決好教育問題,羅州街道積極搭建“家校社”三方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合作平臺,聯合三方力量為孩子們提供形式多樣的公益性課外實踐活動。
羅州社工站以學校為主要陣地,組建培育“小太陽”兒童保護使者志愿宣講隊,與轄區學校建立長效合作,重點圍繞防校園欺凌、防拐賣、防家庭暴力、防性侵、防溺水及文明出行等內容開展宣傳教育進校園活動,全方位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
以社區為輔助場所,邀請轄區家庭組織參加家庭同樂日、親子讀書會等活動,一同繪畫、看電影、學垃圾分類……讓家長更好掌握與孩子溝通和教育之道,增進親子感情,提高家長、孩子文明素質。
“和孩子鬧矛盾后,他都喜歡來找社工姐姐開導,平日里放學也會來社工站寫作業,有你們的關心,我們很放心。”羅州街道新南社區婷姐說。
“家校社”三方積極溝通交流,聯動發力,學校老師反饋學習狀態、家長反饋家中生活狀態、社區反饋家庭整體狀況。一方反饋,三方同商良策,同育優秀兒童。不斷推動轄區兒童“幼有所育、學有所教”。
“五社”聯動 黨群合力助老育幼
逢年過節為獨居老幼群體送去慰問物資,送上關懷和溫暖;開設“智能手機課堂”,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為殘疾兒童免費適配假肢,讓他們重拾“飛翔的翅膀”;提供“嬰幼兒看護”服務,解決市民燃眉之急……
羅州街道以“社區為平臺、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區志愿者為輔助、社區公益慈善資源為補充”的“五社聯動”作為“一老一幼”服務新體系,堅持黨建帶群建,切實凝聚“一老一幼”服務合力。以10個社區為平臺,利用“社區大黨委”及“雙報到”機制,統籌轄區各方力量,成功打造1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兩個兒童服務站,免費為老幼群體提供服務陣地。
“五社”聯動發力,有效保障羅州“一老一幼”各項服務活動順利開展,推動廉江“一老一幼”服務理念深入人心,切實保障羅州老幼群體“老有所養,幼有所育”。
“助老育幼單靠我們羅州12名社工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五社’齊心,才能給老幼群體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社工余思藝說。
大手牽小手 打造“老幼互助”新模式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長者生日會上,一群小朋友歡樂地為老人唱生日歌。為使老幼代際關系更加融洽,羅州街道創新提出“以老助幼,以幼助老”的“老幼互助”新模式。
一方面,羅州街道設立兩個“壹基金兒童服務站”,成立“兒童義工隊”“恒愛親子義工隊”。雙百社工與社區黨員志愿者利用節假日,帶領“義工隊”定期探訪社區低保耄耋老人,為老人開生日會、表演節目、聊天交流等,還在傳統節日送上手制粽子、月餅和餃子等食物,讓老人們吃在嘴里,甜在心上。
另一方面,耄耋老人在接受兒童愛心服務的同時也現場教學,為兒童義工講鶴地水庫修建史及身邊的榜樣故事,以親身經歷教育孩子們學會珍惜當下,不負韶華。
廉江結合廉江“紅馬甲穿城”志愿服務,成立了“羅州街道常青志愿服務隊”。115名退休黨員干部、工人、退役軍人、老鄉賢積極參與社區“育幼”工作,用“大手牽小手”的愛心呵護兒童健康成長。
“‘老幼互助’新模式,無論是對老人的關懷方式還是對兒童的培養方式,都是一個很大的創新。”羅州街道雙百社工站副站長陳影霞說。
為助力“一老一幼”關愛工作向新向好發展,下一步,羅州擬在公共場所設“母嬰老人休息室”,為母親在公共場所哺乳提供便利,也為老人提供歇腳之所,致力營造全市多元互助,共育老幼的濃厚氛圍。









